临淄朝堂无休止的争吵与拖延,其恶果终于以最残酷的方式,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迟迟等不到援军与明确指令的王子成父,在淮泗地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徐国陷落后,楚军士气大振,在令尹子文的遥控指挥下,兵分数路,对齐国残存的势力点发动猛攻。失去侧翼保护的齐军据点各自为战,相继被拔除。
王子成父试图集结主力,在泗水一带建立一道新防线,等待国内决策。然而,军心已因援军无望和徐国沦陷而动摇。更致命的是,郑国倒戈后,楚军一支偏师得以绕道郑境,出现在王子成父部的侧后,切断了其与临淄方向的最后一条联络通道和部分粮秣补给线。
腹背受敌,外无救兵,内乏粮草。王子成父这位沙场老将,陷入了自随桓公征战以来最危险的绝境。无奈之下,他决定向后方突围,保存有生力量。但在楚军的全力追击和围堵下,撤退变成了溃败。
一场激战后,齐军损失惨重,战车损毁过半,士卒死伤逃亡者不计其数。王子成父本人身被数创,在亲兵死士的拼力护卫下,才杀出一条血路,向西退入宋国境内,方才得以喘息。
泗水之溃,是齐国自管仲执政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大挫折。这意味着齐国在淮泗流域的军事存在被彻底清除,楚国北上的大门洞开。
溃败的消息,由零星逃回的败兵和宋国方面传来的讯息拼凑而成,最终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了临淄。
这一次,任何封锁和拖延都无济于事了。失败的程度太过惨重,消息像瘟疫一样迅速传遍全城。从公卿大夫到市井小民,无不惊骇莫名。一种恐慌和失败的情绪开始蔓延。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自信与荣耀,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惨败面前,被打得粉碎。人们开始真切地意识到,那个管仲缔造的霸主时代,可能真的结束了。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先前主张避战固守的贵族们噤若寒蝉,而主战派如鲍叔牙、隰朋,则面色铁青,痛心疾首。
鲍叔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大王!此皆老臣之过!未能力谏大王速发援兵,致有今日之败!老臣请罪!”他的自责中,蕴含着对桓公拖延的无奈和对国势衰颓的深切悲痛。
隰朋则急声道:“大王,此刻非论罪之时!王子成父将军生死未卜,溃军亟待收容,宋国边境需立刻派使安抚,以防其因我兵败而生异心!南境防务出现巨大缺口,楚军下一步必是威逼鲁、宋,兵锋甚至可能直指我泰山以南!当务之急,是立刻组建一支新军,开赴西、南边境,稳固阵脚,绝不可让溃败演变成全面崩溃!”
桓公坐在君位上,脸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他已经被这巨大的失败打懵了。他一生征战,虽有波折,但何曾经历过如此狼狈的大溃败?尤其是这失败源于自己的犹豫和拖延,这种认知更让他感到无地自容和惊慌失措。他喃喃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王子成父老于战阵,竟也……”
就在这朝堂慌乱、君主失措的时刻,公子无亏集团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成熟了。
竖貂和易牙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刻开始了他们的表演。竖貂上前,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大王,隰司行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速派大将,稳定局势!然则……鲍大夫年高,隰司行需总揽外交军政,王子成父将军下落不明……国中宿将,竟一时乏人!”
易牙紧接着接口,语气“诚恳”无比:“大王,值此危难之际,非有宗室重臣、威望素着者,不足以担当此力挽狂澜之重任!长公子无亏,勇毅果敢,深孚众望,日前更主动请缨,愿为国效死!臣等恳请大王,为国家社稷计,授长公子兵符,令其总督西南军事,收容溃卒,抵御楚寇!”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直接将军事失败转化为攫取兵权的契机。一些已被他们拉拢或慑于其势的朝臣,也纷纷出言附和。
鲍叔牙闻言,如遭雷击,猛地抬头,厉声道:“不可!绝对不可!军国大事,岂可儿戏!长公子并无实战经验,骤掌大军,非但不能挽回败局,恐徒损国威,甚或酿成更大祸患!臣举荐中军司马XXX,其人久在军旅,熟谙兵事,可当此任!”
然而,此时的桓公,已被失败和恐慌冲昏了头脑。他既愧疚于自己的决策失误,又急于找到一个快速挽回局面的办法,更需要一个情感上的寄托和依赖。在他看来,鲍叔牙推荐陌生人,远不如自己的儿子可靠。尤其是公子无亏此前“忠勇孝悌”的表演,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看着跪在殿下,一脸“慷慨激昂”、“愿为国分忧”的长子,再看到激烈反对、显得“不体谅君父”的鲍叔牙,一种莫名的烦躁和逆反心理油然而生。
“够了!”桓公突然打断鲍叔牙,声音嘶哑却带着一丝决断,“鲍卿不必多言!无亏乃寡人长子,社稷至亲,值此国难,挺身而出,岂容再有疑议?其勇可嘉,其心可勉!寡人意决,即拜无亏为将,总督西南诸军事,持虎符,速往收拢败军,镇守边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