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端着托盘回到花厅时,满桌珍馐似乎都暂时失去了光彩。那碗看似朴素的粥,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令人食指大动的酸甜香气。
沈清辞将粥碗恭敬地奉到陆老夫人面前:“老夫人,这是‘山楂茯苓开胃羹’,山楂消食,茯苓健脾,山药补气,陈皮理气,冰糖调味,性味平和,最宜饭后少量食用,助消化,增食欲。请您尝尝可否合口。”
陆老夫人接过碗,用调羹舀了一小口,吹了吹,送入口中。席间众人都屏息看着。只见老夫人细细品味,原本有些倦怠的眉头渐渐舒展开,又接连吃了两三口,脸上竟露出舒坦的神色,对身旁的陆夫人点头道:“嗯,不错。酸甜适口,粥糜细腻,咽下去胃里暖融融的,很舒服。”说着,竟将一小碗粥都吃完了。这是宴席开始以来,老夫人进食最多的一次。
陆夫人见状,面露喜色:“多谢沈姑娘!母亲许久未有这般好食欲了。”
席上其他人也纷纷露出惊异之色。二夫人和赵婉儿的脸色则有些不太自然。
陆老将军哈哈一笑,声若洪钟:“好!果然有两下子!看来这药膳并非虚名。沈姑娘,你这手艺,在京城开铺子,定然能成!”
得到陆老将军的肯定,席间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几位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女眷也开始好奇地向沈清辞询问药膳调理之法,沈清辞皆耐心解答,言谈得体,知识渊博,让人刮目相看。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日常饮食调理,既不显得卖弄,又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价值。
二夫人见风头被抢,心中不悦,又开口道:“沈姑娘手艺确实好。不过,京城不比州府,藏龙卧虎,竞争激烈。姑娘那铺子开在青柳巷那般僻静处,怕是知音难觅吧?可需府中帮忙引荐些客人?”
这话看似帮忙,实则是暗示沈清辞铺子位置差,需要靠陆府提携。
沈清辞微微一笑:“多谢二夫人好意。清辞以为,药膳之道,贵在对症与坚持。青柳巷虽偏,却得清静,正适合潜心钻研,服务真正有需之人。客源之事,不急于一朝一夕,口碑需日久方见人心。”
她这话不软不硬,既谢绝了“帮助”,又表明了自己不攀附、靠本事吃饭的态度,赢得了几位长辈暗自点头。
宴席接近尾声,沈清辞拿出早已备好的礼物——那几个装着不同功效药膳茶包的锦囊,分别呈给陆老将军、陆夫人和陆老夫人,并简单说明了每种茶包的适用人群和饮用方法。礼物不算贵重,却极为贴心实用,尤其是赠予陆老夫人的“安神助眠茶”,更是深合老人心意。
陆老夫人拉着沈清辞的手,温和地说:“好孩子,有心了。日后得空,常来府里坐坐。”
这话,无疑是一种认可。陆夫人也微笑着点头。
宴席散后,陆景珩送沈清辞出府。月光下,他看着她,眼中带着欣赏和一丝如释重负:“今日……辛苦你了。应对得很好。”
沈清辞摇摇头:“是公子和家人宽容。”她顿了顿,轻声道,“那位赵小姐……”
“不必理会她。”陆景珩语气淡然,“跳梁小丑而已。”
回到榆钱胡同,清风和白芷早已等得心急,见沈清辞安然归来,忙问宴席情形。沈清辞简略说了,略去了那些机锋暗斗,只说了药羹受称赞的事。两个丫头听得兴奋不已。
夜深人静,沈清辞独坐窗前,回想今日种种。陆府家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她算是勉强过了第一关,但也彻底站到了二房的对立面。未来的路,恐怕不会太平顺。然而,经过今日,她心中那份凭借手艺在京城立足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
她轻轻摩挲着腕上陆老夫人赏赐的一只成色普通的玉镯,那是老人家当场从腕上褪下给她的。这份善意,让她在这微凉的京秋之夜,感到一丝暖意。
就在这时,窗外隐约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似乎停在了院门外,接着是压低的、急促的敲门声!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寒门小厨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