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1日,傍晚,北京,赵刚家。
小院里张灯结彩,透着浓浓的年节气氛。屋内暖意融融,饭菜飘香。一楼的方桌上,摆满了冯楠和刘念联手烹制的家常菜肴,虽不奢华,却格外温馨可口。
赵刚和邵明珠两位男人,已褪去军装,穿着便服,正坐在桌边小酌,脸上都带着放松而愉悦的笑容。冯楠和刘念则忙着端菜盛饭,不时相视一笑,气氛融洽得像一家人。
而在屋角,并排放着两个摇篮。赵刚和冯楠的儿子赵山,和邵明珠与刘念的女儿邵灵芸,两个小家伙刚喂饱了奶,正并排躺着,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望着,偶尔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小手指还无意识地勾在一起,那副两小无猜的可爱模样,看得大人们心都化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发酣畅。邵明珠几杯酒下肚,看着角落里那对粉雕玉琢的娃娃,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般配。他一时兴起,端起酒杯,对着赵刚,脸上带着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兴奋笑容,朗声说道:
“政委!老首长!您看您看!” 他指着摇篮方向,“瞅瞅咱这俩宝贝蛋!并排躺着,你瞅我我瞅你的,多有缘份!这小手勾的!哎哟!这要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我邵明珠把名字倒过来写!”
他越说越起劲,身体前倾,眼睛发亮,带着战场上发现绝佳战机的兴奋劲提议道:
“政委!嫂子!念念!你们说,咱们两家,要不就趁今天这好日子,把这娃娃亲给定了?!你看啊。” 他掰着手指头,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第一,咱两家知根知底!我跟政委您,那是过命的交情!您是我老首长,是我革命的引路人!第二,孩子年纪相当!我们家平安就比你们赵山大一个月,女大一,抱金鸡!好兆头!第三,政委您跟嫂子,都是文化人,家风正,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们念念多才多艺也贤惠!老子就更别提了,能文能武,这要是在旧社会怎么也得是个进士!这结为亲家,简直是珠联璧合啊哈哈哈!”
刘念在一旁听着,撇了丈夫一眼,被他的不要脸逗笑了,但眼睛也一下子亮了起来!她立刻放下筷子,拍手附和,脸上洋溢着热切和憧憬:
“对啊对啊!政委!冯楠姐!明珠说得太对了!你们看这两个孩子,躺在一起多和谐,多有爱啊!简直就是天生的缘分!咱们要是能成了亲家,那真是亲上加亲!我一百个愿意!”
她越说越激动:“等孩子们长大了,肯定能像冯楠姐和政委您一样,成为革命的战友,人生的伴侣!多好啊!”
邵明珠和刘念一唱一和,眼巴巴地看着赵刚和冯楠,满脸都是“快答应吧快答应吧”的期待表情。
冯楠被这夫妻俩的热情逗得掩嘴直笑,她看了看摇篮里还什么都不懂的儿子和干女儿,眼神温柔,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丈夫赵刚。
赵刚一直微笑着听着,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上露出温和却理性的光芒。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不紧不慢地、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口吻说道:
“明珠,念念,你们俩的这份心,我和冯楠都明白。看着两个孩子这么好,我们心里也比蜜还甜。”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而富有深意: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现在已经是新国家了,是新中国了!咱们革命一辈子,推翻了多少封建旧俗?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自由呼吸,自主选择吗?这‘娃娃亲’,说起来是美谈,可说到底,还是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一套包办婚姻的影子。”
他看向摇篮里的两个孩子,目光深邃:
“咱们的孩子,将来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他们的婚姻大事,首先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真挚的感情基础上。我们现在给他们定了亲,万一将来两个孩子性格不合,或者各有各的志向呢?那不是好心办坏事,反而成了束缚他们的枷锁了吗?”
他最后看向邵明珠和刘念,眼神诚恳:
“明珠,念念,你们的想法是好的,说明咱们两家感情深厚。但是,我觉得,咱们做父母的,最好的祝福,不是给他们设定未来,而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青年。至于他们将来能不能走到一起。” 赵刚笑了笑,语气轻松下来,“那得看他们自己的缘分和选择了。咱们呐,就别瞎操心了。只要孩子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都能为国家做贡献,咱们就知足了,对不对?”
赵刚这一番合情合理、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话,像一阵清风,让邵明珠和刘念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
邵明珠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讪笑道:
“嘿嘿……政委,还是您站得高,看得远!我光顾着高兴了,没想到这一层……是老思想了,该批评!该批评!”
刘念也恍然大悟,脸上红扑扑的,带着钦佩和些许羞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