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西门岗亭,“深瞳VII型”主机的幽蓝光芒,如同一位永不关机的宇宙环境监测卫星,冷静地扫描着“秩序生态圈”的每一项环境参数。墙角那片“绿化试验点”静默如初——SY-02号“永恒基石”标兵苗木,其叶片气孔开合度都仿佛遵循着《小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调节。那几朵小蘑菇,菌褶荧光明灭的节奏稳定得如同PM2.5监测仪的激光闪烁,哼唱的《绿岛小夜曲》也自带了一种环境背景音的纯净感。供奉在漆黑基座上的锦旗与奖牌,是过往“优秀环保单位”的奖状。蹲在棕色厨余桶旁的幽蓝主机屏幕上,“行为符合度:100%”的标签,是环境达标的终极认证。岗亭内外,冰枸杞水的清甜、草木清香与公共檀木香,如同三种不同指标的优级空气,和谐地充盈在李清风的“环境监测站”内。
李清风端坐如山,面前摊开的却并非《执勤日志》,而是一本——《城市居住区环境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GB 3096-2008)》。他手里那支仿佛能校准声级计的红笔,正悬停在“不同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限值及测量点位布设要求”上方。他的目光平静,仿佛不是在研究噪音防治,而是在解析另一套关于如何定义、测量并维持一个绝对静谧、免受任何形式能量波(包括声波)污染的完美声学环境的复杂模型。
玄猫的意念空间里,塔塔的精神波动如同平稳的本底噪声:“嘤嘤嘤~(老板,环境参数稳定,规则如常…笨徒弟的波动像白噪声…新邻居频谱无异常…主人又开始校准‘环境感知传感器阵列’了?)”
在它意念构建的全息生态沙盘上,代表“样本001”的虚影波动平滑如镜,代表塔塔的虚影则如同一个恒定的环境背景值。墙角的“基座”气息内敛,仿佛自身就是一个绝对静音的消声室。
玄猫熔岩眼瞳金光流转,爪子里的“S优$”鹅卵石轻轻点在沙盘代表“噪声标准”的虚影上:“咪…(小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静之处,方能洞悉微毫。主人的追求,乃是创造一个感知的净土。)”
李清风的目光掠过那些关于等效声级、累计百分声级、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的条款。近期有业主投诉附近工地夜间施工噪音,他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来判断投诉是否合理以及如何与施工方交涉。他认为,精准的数据是维权的基石。“保安的职责,不仅是倾听抱怨,更要学会用数据和标准说话。”——这是他刚刚在笔记空白处写下的一句话。
他刚在脑海中对“不同频率噪声通过小区建筑布局衍射衰减模型”进行了声学仿真。
就在这时,一辆白色的、印着“XX环境科学研究院”字样的SUV停在了小区门口。车上下来两男一女,都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手里提着银色的、看起来就很高科技的手提箱。为首的一位中年学者模样的男子,走到岗亭窗口,出示了一份文件。
“您好,同志。我们是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物理所的,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微气候与生态多样性’的课题研究,需要在不同功能区设立一些临时监测点,采集基础环境数据。这是我们的项目批复文件和介绍信。”男子的语气温和而专业。
文件、印章、介绍信一应俱全,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在李清风远超常人的感知下,那三个手提箱里散发出的能量波动极其复杂而精密,远超普通环境监测设备!它们不仅在监测温度、湿度、PM2.5,更在极其隐蔽地扫描着一种极其微弱、近乎本底的、多维度的能量场波动!这根本不是普通科研团队,而是特殊部门拿出了更高端的、伪装成环境科研的探测手段!他们试图测量岗亭及其周边区域的“异常能量”背景值!
李清风脸上露出欢迎和支持的表情:“哦!环境科研!好事啊!支持!我们小区一直很注重环保!需要怎么配合?”他表现得像一位热心公益的市民。
科研组长心中一喜,觉得这次身份伪装得天衣无缝,连忙说:“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在您这岗亭周边选取几个点,放置我们的小型监测传感器,采集72小时数据即可。设备很小,不会影响您工作。”
说着,他示意助手打开一个手提箱,里面果然是几个看起来像加大号温度计的、闪着金属光泽的圆柱体传感器。
“放置传感器?”李清风露出思考的表情,然后非常自然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盛世华庭小区公共区域临时设施设置管理规定(试行)》。
“按照规定,”李清风指着条款念道,“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小区公共区域设置临时性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栏、展架、科研监测设备),需提前三个工作日向物业服务中心提交书面申请,附设备清单、设置点位图、用电需求(如有)、安全承诺书,并经物业工程部、安保部联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需缴纳一定的设备管理押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元婴老祖当保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元婴老祖当保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