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的香港,暑气初显,铜锣湾的电器卖场里却比盛夏更热闹。星音随身听的专柜前挤满了人,粉色、银色、黑色的样机摆成一排,导购员拿着耳机递给顾客:“您听听这音质,降噪效果比索尼还好,价格还便宜20%!”
一位穿着校服的女生试听后,眼睛一亮:“就要这个粉色的!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买了,说听英语磁带特别清楚。”旁边的母亲笑着付款:“早就说给你买,还好赶上补货了。”
这样的场景,同时出现在香港的十几家卖场。邱淑贞拿着销售报表,快步走进金门大厦的办公室:“林英,星音太火了!第二批10万台刚到,三天就卖了7万多台,美国经销商又追加了15万台订单,说要赶在暑期档铺满全美卖场。”
林英接过报表,指尖划过“7万台”的数字,嘴角扬起笑意:“让张明远把月产能提到15万台,优先供应美国市场。另外,让亚视加播星音的广告,重点突出‘学生专用’‘英语学习’的卖点,抢占校园市场。”
“明白!”邱淑贞点头,又递过一份文件,“这是欧洲经销商的合作意向,法国、德国、英国的三家公司都想代理星音,报价很合理,要不要签?”
“签!”林英语气干脆,“让袁天凡去对接,合同里注明,必须在当地主流电器卖场设专柜,广告费用我们承担30%,但销量要达标。”
送走邱淑贞,林英拨通了张明远的电话。“张总监,星音的产能能跟上吗?”
“林先生放心,我们加了三条生产线,月产能15万台没问题。”张明远的声音带着底气,“日本挖来的工程师还改进了机芯,故障率从0.5%降到了0.2%,质量更稳定了。”
“很好。”林英叮嘱,“质量一定要把控好,每台机器出厂前都要经过三次测试,不能砸了星音的牌子。”
挂了电话,林英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上海的项目资料上。外滩的“香江中心”土地使用证已经办下,施工队下周就能进场;静安寺的老写字楼也以7500万港元拿下,曹仁超正在做装修方案。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周凯旋的号码:“上海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我下周过去一趟,顺便参加开工仪式。”
“都准备好了!”周凯旋的声音带着兴奋,“施工队是从香港请的,有做高端楼宇的经验;装修方案也出来了,静安寺的写字楼要改成‘香江国际大厦’,主打金融、外贸企业,租金定在每平方米每月8港元,比周边高10%,但配套设施更全。”
“租金可以再提5%。”林英沉吟道,“静安寺是上海的核心商圈,瞄准的是高端客户,配套要做到最好——每层都设茶水间、会议室,大堂配双语接待,停车场预留充电位,这些细节能打动客户。”
周凯旋立刻记下:“我这就修改方案,保证下周开工仪式顺利。”
5月15日,林英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舷窗外,云层像棉花般铺展开,他翻看着周凯旋发来的装修效果图——香江国际大厦的大堂采用大理石地面,水晶吊灯折射出暖光,墙面挂着抽象画,既有商务气息,又不失格调。
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上海市招商局的王局长早已等候在出口:“林先生,欢迎再次来上海!香江中心的开工仪式,市长都会到场,规格很高啊。”
“多亏王局长帮忙。”林英笑着握手,“我们一定把香江中心建成上海的地标建筑,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当天下午,林英去了外滩的工地。围墙已经搭好,上面贴着“香江中心”的效果图,施工队正在平整土地,挖掘机、推土机忙碌着,尘土飞扬却井然有序。周凯旋指着工地中央:“这里建写字楼,高28层;那边建住宅楼,高20层;中间是商场,共5层,顶楼做空中花园,能看到黄浦江全景。”
林英点点头,走到江边,看着黄浦江的流水:“住宅楼要做江景房,窗户用落地窗,每户都要有阳台;商场的一层引进高端品牌,二层做餐饮,三层卖电子产品,把星音的专柜设在这里,肯定能火。”
“我已经联系了星音的经销商,他们愿意入驻。”周凯旋补充道,“还有威尔时的箱包店、香江影业的音像店,都想占个好位置。”
第二天上午,香江中心的开工仪式如期举行。市长、招商局领导、商界代表齐聚工地,红绸覆盖的奠基石前,林英和市长一起挥锹培土,礼炮声在黄浦江畔响起。
“林先生,香江中心是上海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个高端地产项目,意义重大。”市长握着他的手,“我们会全力支持,有任何需求随时提。”
“谢谢市长。”林英回应,“我们计划两年内竣工,到时候请您来剪彩。”
仪式结束后,林英去了静安寺的写字楼。工人正在拆除老旧的墙体,曹仁超拿着装修图纸迎上来:“林先生,按您的要求,每层都加了茶水间和会议室,大堂的水晶吊灯已经订好了,下个月就能安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