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立刻准了方案,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江南各省配合瑞祥号调粮,兰馨银行专款专用,谁敢阻挠平准基金,以‘延误民生’治罪!”
三日后,江兰带着丫蛋、小宝和 20 名兰馨学院的算术生,乘坐快马抵达常州。刚到常州城外,就看见大宝带着 15 艘漕船在运河边等候 —— 漕船的船身吃水很深,装满了粮食,每艘船的船头都站着 5 名京营士兵,士兵们穿着青色的便装,腰间别着腰刀,眼神警惕地盯着周围。“姑母,运河水浅,漕船走得慢,我让纤夫们连夜拉船,才赶在今天到。” 大宝擦了擦额头的汗,黝黑的脸上满是疲惫,“江大伯还从常州周边调了 50 名士兵,沿运河巡查,昨天还抓了两个刘三的探子,他们想在夜里凿船,被士兵们当场抓住了。”
江兰点了点头,看着漕船上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不少:“辛苦你了,先把粮卸到瑞祥号的仓库,明天一早就开销售点。”
第二天一早,常州的 10 个 “瑞祥平准粮销售点” 准时开门。每个销售点都挂着一块醒目的木牌,木牌是用梨木做的,上面用红漆写着 “瑞祥平准粮:660 文 / 石,凭户籍簿限购 2 斗 / 次”,字体又大又清晰,连不识字的农户都能让算术生念给他们听。算术生们坐在临时搭的木桌后,手里拿着 “购粮台账”,台账上画着格子,每一格都写着 “姓名、住址、户籍号、购粮量、日期”,遇到不会写字的农户,就用画押代替 —— 有的农户画个圈,有的画个十字,算术生们都认真地记下来,防止有人重复购粮。
江老实也在销售点帮忙,他穿着粗布短褂,手里拿着一把竹筛,每一袋粮都要筛一遍,把里面的杂质筛掉,再用秤称一称:“这粮是给百姓吃的,不能有沙子,也不能缺斤短两。” 有个农户买了 2 斗粮,觉得袋子轻,江老实就把粮倒在秤上,秤砣压得秤杆翘了起来:“你看,2 斗 4 升,多给你 4 升,家里有孩子,多吃点饭。” 农户感动得连连道谢,拿着粮袋高高兴兴地走了。
王二柱是第一个来买粮的。他拿着户籍簿,户籍簿的纸都快磨破了,上面写着他家 5 口人 —— 他、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去年因病去世了,现在就剩他和老母亲、小花。他递上 132 文钱,算术生核实后,给他装了 2 斗米(24 斤),米是新碾的,还带着淡淡的米香。王二柱摸着沉甸甸的米袋,激动得手都抖了,眼泪掉在米袋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谢谢江大人!谢谢瑞祥号!俺家小花有救了!俺娘也有救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常州的大街小巷。流民们纷纷拿着户籍簿来买粮,有的农户还特意从几十里外的村子赶来,看着 “660 文 / 石” 的低价,脸上的恐慌渐渐散去。刘三派来的家丁,刚到销售点门口就闹了起来,一个家丁抢过农户的粮袋,扔在地上:“谁让你们买瑞祥的粮?刘掌柜的粮才是好粮!” 话音刚落,京营士兵就冲了上去,把家丁按倒在地,绳子捆得结结实实。江兰站在销售点前,对着围观的百姓说:“乡亲们,瑞祥号的储备粮会一直供应,直到粮价回落。谁要是敢拦截粮船、哄抬物价,不管他是粮商还是家丁,朝廷定不轻饶!”
与此同时,兰馨银行常州支行也忙了起来。支行就设在瑞祥号分铺旁边,门口挂着 “平准专项贷办理点” 的牌子,丫蛋带着 3 名柜员和 5 名算术生,正在给诚信粮商办理贷款。张记粮铺的张掌柜,是第一个来申请贷款的 ——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近三年的缴税记录和一本账簿。“江大人,俺这三年从没欠过税,去年灾年,俺还赊了 50 石粮给农户,现在还没要回来。” 张掌柜把布包递给丫蛋,语气有些紧张,“俺想申请贷款,收点农户的余粮,按 800 文 / 石售,不赚黑心钱。”
丫蛋接过布包,仔细翻看着缴税记录,又看了看账簿 —— 账簿上记得清清楚楚,每一笔赊粮都写着农户的名字和日期,没有一笔涂改。“张掌柜,你符合条件,我们批你 2500 贯贷款。” 丫蛋把贷款凭证递给张掌柜,又拿出一份协议,“这是贷款协议,上面写着你要按 700 文 / 石收农户的余粮,按 800 文 / 石售粮,要是超价,银行会收回贷款,还要追责。我们还会派算术生驻你的粮铺,每天核对收储和售粮数,你看可以吗?”
张掌柜连连点头,接过贷款凭证,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可以!可以!俺一定按规矩来!囤粮赚的是黑心钱,不如这样稳当,还能得百姓的好名声。”
拿到贷款后,张掌柜立刻在粮铺门口贴了告示,告示是用红纸写的,上面写着 “收粮 700 文 / 石,售粮 800 文 / 石,童叟无欺”。农户们纷纷把家里仅存的余粮卖给张掌柜,有的农户家里只剩几十斤粮,张掌柜也按价收,还多给几文钱当脚力费。农户们用卖粮的钱去瑞祥号买低价粮,有的还能剩下几文钱,给孩子买块麦芽糖,常州的粮市渐渐活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