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眼前的人,是司马德兄弟。
他愣了愣,竟然没有任何反驳。
德西想继续往下说。
大干几天,他的摩托车已有雏形,一种成就感,促使他从一直以来说话的点到为止,变成了今日的推心置腹。
来华国已经有些日子了,对各行各业的观察,他也了然于心。
尤其最近见到语言老师郑光明的现状,给他内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有些话,他不吐不快。
*
此时夜幕降临,院子里已经黑得看不清。
李玉园和小可端着一碗橘子、一碗剥好的柚子,拎着一盏煤油灯来了前院。
柚子也是德西从镇上带回来的。
饭还没做好,看他们两个男的一起在干活,怕德西饿着,小可便在后院剥好了,给他们送来。
之前德西埋头干活儿时,她在一旁安安静静陪着,很少打扰。
今天教堂来了两位“客人”,分别是他们夫妻俩认可的“朋友”,德西明显也有了谈兴。
他接过煤油灯挂在院子墙上,摘下手套,也坐下歇一歇。
李玉园和小可坐在旁边的竹椅上,听德西继续说。
“大和,那天我去农场修机器。那么大的农场,如果多几台机器播种、除草、收割,荒滩不就开垦更快,产量更大了吗?
就是因为缺机器,所以人力才那么辛苦。但是,机器,从哪里来?
大和,西德的制造业,更新换代很快,有很多的工程师在不断改进技术、精益求精。
这背后,是因为这些工程师,接受了持续数年的教育,不断吸收先进知识和理念,在创新和突破。”
“那天,我知道了"大运动"在烧书,为了破除旧事物。这种事,西德前几年也干过。
我理解的,破旧的、没用的,可以扔、可以烧。
但是为什么,利于华国工业发展的新事物,紧缺的新技术,那些基础知识的书本,也要扔,也要烧呢?”
……"旧的可以扔,可以烧,为什么新的、紧缺的,也要烧也要扔呢?"……
这句话,让李大和顿时振聋发聩。
他黑眸雪亮般地一震。对啊!
李大和高中时,数学物理化学成绩都不差。当时他爹还想让他跳出农门、考大学呢。
不知道为什么,运动一来,一切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
他刚开始一脸懵。
但别无选择。
从开始参加批斗,允许造反、打砸武斗开始,随波逐流地,他就成了积极分子。
直到被推选成革委会组长,他的家庭成分非常光荣,更加让他坚定了打破一切、造-反有理的信仰。
喜欢天堂来的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堂来的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