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晃动的行李箱
北海口岸的夜风裹着咸腥气扑面而来,赵海生的胶鞋在防滑垫上碾过细沙,留下两道浅浅的印子。凌晨三点的通关大厅里,只有 LED 屏泛着冷幽幽的蓝光,映得他警号 “0” 格外醒目。他握着巡逻手电,光柱在排队的游客间扫过,像把锋利的刀,最后在第三个行李箱上骤然顿住 —— 那箱子是老旧的黑色硬壳款,万向轮歪了个角,被拖动时发出 “咯吱咯吱” 的异响,活像只快散架的老母鸡,和旁边游客精致的登机箱比起来,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请出示护照和申报单。” 赵海生的手指轻轻搭在枪套上,指腹的老茧蹭过冰凉的金属外壳,这是他多年巡逻养成的习惯,既警惕又不具攻击性。持证人叫李娟,护照照片上的姑娘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元气满满,可眼前的她却紧抿着嘴,眼角的肌肉控制不住地抽搐,像在强装镇定。更反常的是她身后的两个男人:高个的王强总往申报通道的方向瞟,眼神飘忽不定;矮个的张伟则频繁摸口袋,指尖在布料下按来按去,像是在攥着什么紧急按钮。
“去、去东南亚旅游,买点特产。” 李娟的声音发飘,说话时还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脚边的行李箱跟着晃了晃,锁扣缝隙里居然渗出一层薄薄的白霜 —— 要知道,海口的夜晚温度足有 30 度,普通行李箱怎么可能结霜?赵海生的手电往下移,照向箱底,只见密密麻麻贴满了航空标签,最新的一张来自云南边境的小城,日期赫然是昨天,这意味着这箱子 24 小时内跨越了上千公里,根本不像 “旅游带的特产”。
“箱子里具体装了什么?” 赵海生的目光落在箱体侧面的 “易碎品” 标签上,那字是用黑色马克笔写的,边缘晕着一圈水渍,像是刚被雨水泡过还没干透。上周海关总署的紧急培训里,恰好提到过类似的案例:“警惕伪装成普通行李的生物样本,尤其是带有隐蔽冷链装置的,这类箱子往往会刻意贴‘易碎品’‘土特产’标签混淆视线。”
王强突然往前凑了一步,一股劣质烟味混着廉价古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熏得赵海生皱了皱眉。“警官,就是些椰子糖、速溶咖啡,不值钱的玩意儿!” 他说话时语速飞快,还频频看手表,“我们赶早班机,再晚就误机了,能不能通融下快点?” 赵海生的目光扫过他的手腕,一块劳力士手表在灯光下闪了下,可表链上却缠着一圈细细的铁丝 —— 这是走私团伙的常用暗号,他在培训手册里见过,铁丝缠表链,意思是 “行李里有危险品,随时可能有动作”。
就在这时,张伟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的瞬间,赵海生眼疾手快,瞥见锁屏壁纸是张实验室的照片:穿白大褂的人正围着离心机操作,机器上贴的标签里,“HB” 两个字母一闪而过。他心里咯噔一下 ——“HB” 是 “血液(Blood)” 的缩写,结合之前的白霜和暗号,一个可怕的猜测在他脑海里成型。
“例行检查,麻烦你们跟我去查验台。” 赵海生的声音依旧平稳,左手却悄悄按了下对讲机,对着同事小周低声说,“通知缉私科和疾控中心,让他们带上生物检测箱,速到查验区,可能涉及生物样本走私。” 他的靴跟在瓷砖上轻轻磕了两下,这是他和小周约定的警示信号,短促的节奏像在敲一面无形的警钟,提醒周围的同事提高警惕。
第二节:冰袋下的真相
查验台的无影灯亮得刺眼,把整个台面照得纤毫毕现。李娟磨磨蹭蹭地打开行李箱,刚一掀开拉链,一股寒气就混着淡淡的酒精味涌了出来,赵海生的睫毛上瞬间凝了层白霜,连呼吸都带着白雾。箱子里塞满了蓝色的医用冰袋,密密麻麻堆得像座小山,而在冰袋中间,藏着六个一模一样的泡沫箱,每个箱子上都贴着 “疫苗冷链运输” 的假标签,字迹歪歪扭扭,胶水还没干透,显然是临时赶工贴上去的。
“这是什么东西?” 小周戴着乳胶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泡沫箱里的真空试管,试管壁上印着 “EDTA 抗凝” 的字样,里面装着暗红色的液体,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像凝固的血。他数了数,每个泡沫箱里整齐码着 104 管,六个箱子加起来正好 625 管 —— 这个数字让赵海生的头皮瞬间发麻,上周总署通报的那起跨国生物走私案,涉案的血液样本数量也是 625 管,不多不少,这绝不是巧合。
李娟的脸 “唰” 地一下变得惨白,腿一软就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双手紧紧抓着查验台的边缘,指甲都快嵌进塑料里:“我、我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是一个姓黄的老板让我们带的,说带一趟给两万块,还说就是些医院的体检样本,帮着转运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间烟火故事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人间烟火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