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一边用木勺轻轻搅动着肉汤,一边解释:“你看这羊肉,生于北地,耐寒耐冻,性温而不燥,能补气血、温阳气,就像给炉膛添柴。风伯气血虚弱,正需要这样的食物来补。再看这当归,味甘辛,性温,能活血通络,就像给堵塞的炉膛通通风,让火能烧得更旺。”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旁边的米酒:“等会儿炖好了,再舀一勺米酒进去。酒性烈,能带着羊肉和当归的药性走遍全身,把深藏在肺里的寒气赶出去。这三者合在一起,就是给风伯的肺阳‘添柴、通风、助燃’,寒气得散,阳气得复,咳喘自然就能缓解。”
石牙听得入了神,他从未想过,平日里常见的食物和草药,竟有这么深的道理。他看着轩辕专注的侧脸,在油灯的映照下,那双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他心里莫名地安定下来。
肉汤炖了大约一个时辰,直到羊肉酥烂,当归的药香完全融入汤里,轩辕才熄了火。他舀出一碗温热的肉汤,小心地吹了吹,又用小勺舀了一点,自己先尝了尝,确认温度合适,才递给石牙:“趁热给风伯喂下去,慢点喂,别呛着。”
石牙接过碗,小心翼翼地扶起父亲,用小勺一点点地把肉汤喂进他嘴里。风伯起初没什么力气吞咽,可当那温热的肉汤滑入喉咙,带着浓郁的香气和暖意,他似乎来了精神,竟主动张开嘴,一口接一口地喝了起来。
一碗肉汤喂完,风伯的脸色似乎红润了一些,呼吸也比刚才顺畅了许多,竟慢慢闭上眼睛,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他终于能安稳地睡一会儿了。
石牙惊喜地看着父亲,眼眶一热,“噗通”一声跪在轩辕面前,重重地磕了个头:“多谢轩辕先生!多谢您救了我父亲!”
轩辕连忙把他扶起来,摇摇头:“不必如此。治病救人,本就是分内之事。”他看着熟睡的风伯,心里也泛起一阵暖意。这北地的“温法”,果然与南疆的“清法”不同,却同样能治病救人。
“不过,”轩辕又叮嘱道,“这只是一时的缓解。风伯的阳气亏损已久,需得慢慢调理。往后每日给他炖一碗羊肉当归汤,再让他晒晒太阳,做做简单的伸展,不出半月,定能好转。”
石牙连连点头,把轩辕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帐篷外的风雪还在继续,可帐篷里,却因为一碗温热的肉汤,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轩辕走到帐篷门口,望着外面被雪光映照的夜空,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在东夷学到的顺时呼吸,在南疆学到的辨药解毒,在西域学到的外伤处理,如今又在北地学到了这“冬病温补”之法。每一地的医法,都带着当地的风土气息,却又都暗合着天地自然的规律。
冬属寒,当温补;夏属热,当清凉。这便是“因时制宜”的道理吧。轩辕在心里默默记下:北地严寒,人多阳虚,病多寒证,治当以温为主,辅以补养,方能顺应天时,调和人体。
他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感悟,日后会成为《黄帝内经》中“顺四时而适寒暑”的重要思想源头。此刻,他只觉得心里一片澄明,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正将他走过的路、见过的病、学到的法,一点点串联起来。
风伯的喘息声渐渐平稳,石牙在一旁守着,脸上满是感激。轩辕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医者的快乐,或许就藏在这一点点的好转里,藏在患者安稳的睡梦中,藏在每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探寻中。
只是,这北地的“温法”,真的能应对所有的寒证吗?当寒与湿、寒与瘀纠缠在一起时,又该如何调和?轩辕望着帐篷外漫天的风雪,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下集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