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五行与情志,互为影响
晨曦刚漫过岐下医庐的木窗,轩辕便已起身。案上摊着近日的医案,最末一卷系着赤色绳结,里面记的皆是些“怪病”——患者无明显寒热,无外伤肿痛,却整日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药石难医。他指尖划过竹简,眉头微蹙,这些病症在周游四方时也偶有遇见,东方渔民因久盼渔汛不至而食不下咽,南疆猎户因误杀幼兽而夜不能寐,西陲牧民因牛羊染疫而唉声叹气……当时只当是一时心结,未曾深究其理,可如今集中来看,竟隐隐有共通之处。
“先生又在琢磨这些难症?”弟子雷公端着药汤进来,见他对着赤色绳结的医案出神,便轻声问道。这孩子入门虽晚,却心思细腻,最善观察。
轩辕抬头,接过药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他呷了一口,苦中带甘的药味在舌尖散开,这是昨日为调理自身气血配的方子。“雷公,你看这些病例,”他将竹简推过去,“此人‘胸闷善太息’,彼人‘食少难安’,还有这个,‘夜啼不止,闻声则惊’,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雷公逐卷翻看,眉头渐渐拧起:“这些人……似乎都与‘心事’有关?”他想起家乡有位婶娘,因儿子远行未归,整日愁眉不展,后来竟日渐消瘦,与案中“食少难安”者颇为相似。
“心事?”轩辕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说得好。”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春日里新发的枝芽已舒展成嫩叶,风一吹便簌簌作响,像极了人压抑不住的叹息。“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起伏,难道也会影响身体?”
正说着,医庐外传来一阵嘈杂,夹杂着妇人的啜泣声。雷公出去查看,片刻后回来禀报:“先生,是南边桑林部落的阿芷,说她男人这几日像变了个人,整日摔东西,还说胁肋疼得厉害,请您去看看。”
轩辕心中一动,披上麻布外衣便往外走。追风从廊下蹿出来,亲昵地蹭着他的裤腿,这老狼跟着他走南闯北,早已通了灵性,见他神色凝重,也收敛了往日的活泼,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桑林部落离医庐不远,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阿芷家的茅草屋前围了几个邻里,见轩辕来了,都纷纷让开。屋内,一个壮实的汉子正背对着门,一拳砸在木桌上,碗碟碎了一地。听见动静,他猛地回头,双目赤红,额上青筋暴起,见是轩辕,竟也没收敛,粗声粗气地吼道:“又不是什么大病,让她别瞎折腾!”
阿芷连忙上前,眼圈通红:“先生您别见怪,他前几日去山里砍柴,丢了祖传的柴刀,回来就这样了,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说胁肋下像有东西顶着疼,动一动更甚。”
轩辕示意汉子坐下,伸手按在他的胁肋处。刚一碰触,汉子便痛得哼了一声,肌肉紧绷如石块。轩辕又细细查看他的舌苔,舌质偏红,苔薄黄,再问他大小便,答曰“小便黄,大便干”。
“你丢了柴刀后,是不是整日想着怎么找回来,越想越气,有时气得浑身发抖?”轩辕轻声问道。
汉子愣了一下,梗着脖子道:“那是我爹传下来的东西!能不气吗?越想越窝火,觉得胸口堵得慌,肋叉子也跟着疼!”
轩辕点点头,转身对阿芷说:“取些薄荷来,再烧些热水。”他让汉子坐直,指尖蘸了温水,在他两胁处轻轻按揉,一边揉一边说:“你这病,不是风寒,也不是外伤,是‘气’堵在了这里。”他指的正是肝经循行之处,“人一怒,气就往上冲,聚在胁肋,不通则痛。”
汉子起初还挣扎,可随着轩辕的按揉,只觉得一股热流缓缓散开,胁肋处的胀痛竟真的减轻了些。阿芷端来薄荷,轩辕取了几片,让汉子含在嘴里。清清凉凉的气息从舌尖窜到鼻腔,汉子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胸中的憋闷感也消散了几分。
“怒则气上,伤的是肝。”回到医庐,轩辕立刻在竹简上写下这句话。雷公在一旁磨墨,不解地问:“先生,肝不是管藏血的吗?怎么会和‘怒’扯上关系?”
轩辕想起岐伯曾说过的“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又联想到五行中“肝属木”,草木需舒展,若被狂风摧折,便会扭曲枯萎。“你看那树,”他指着院中的老槐树,“若是狂风骤起,树枝被吹得剧烈摇晃,时间久了,是不是容易折断?人发怒,就像狂风袭树,肝这棵‘木’受了冲击,自然会出问题。”
他提笔在“怒则气上,伤的是肝”后面,又添上“肝属木,怒如狂风,易折木”。写完,却又停住了,眉头重新皱起:“若是这样,那其他情绪呢?喜、思、忧、恐,又会伤什么?”
这个疑问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了根。接下来的几日,他翻遍了过往的医案,试图从中找到答案。他发现,有位部落首领,因打了胜仗,狂喜之下竟突然晕厥,醒来后心悸不止,这是不是“喜”伤了什么?还有位妇人,因丈夫外出未归,日夜思念,茶饭不思,日渐消瘦,这“思”又伤了哪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