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眼睛一亮,忙问:“愿闻其详。”
妇人放下篮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巴掌大的海蛤壳,壳面光滑,带着淡青色的花纹。“我家那口子前阵子老喊胃疼,夜里疼得直打滚。后来听老人们说,把这壳烧透了,磨成粉,拌着米汤喝,能止疼。试了试,还真管用!”
轩辕接过海蛤壳,入手沉甸甸的,边缘有些锋利。他用手指敲了敲,壳面发出清脆的响声。“烧透了磨粉?”
“是啊,”妇人点头,“得用大火烧,烧到壳发红,再拿出来晾凉,然后捣成粉。那粉白白的,有点涩,拌在米汤里不那么难喝。”
轩辕谢过妇人,将海蛤壳放在一旁,对常先道:“海蛤壳,质坚硬,色青白,煅烧后研粉,味咸涩,性寒凉。可止胃痛。”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其性坚硬,或许还有收敛固涩之效,待日后验证。”
常先一一记下,兽皮卷上很快就画满了各种海产的形态,旁边标注着性味和功效。海风越来越大,吹得兽皮卷哗哗作响,轩辕伸手按住,目光扫过那些图案和符号,心中涌起一阵感慨。
他想起在岐伯身边学习时,师父曾说:“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用,或为食,或为药,或为器,关键在于是否能发现其性。”那时他以为,药材只在深山旷野中,如今来到海边才明白,大海同样是座宝库,这些生于咸水之中的藻类、贝壳,看似与陆地草木截然不同,却也有着独特的性味和功效。
“常先,你看,”轩辕指着兽皮卷上的记录,“这些海产多味咸,性寒凉,这与海水的咸涩、海边气候的湿润多雾是否有关?”
常先凑近看了看,点头道:“先生这么一说,还真是。海藻、海带、海蛤壳,都是咸的,而且吃起来、用起来都带着股清凉劲儿。”
“嗯,”轩辕沉吟道,“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一方物亦能治一方病。海边多潮湿,人们易生痰瘀肿块,这些海产味咸能软坚,性寒能清热,正好能治这些病症。这便是顺应自然之理啊。”
他站起身,走到海边,望着翻涌的海浪。海水拍打着礁石,溅起白色的浪花,带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追风不知从哪里跑了过来,蹭了蹭他的腿,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轩辕摸了摸追风的头,这只从幼狼长成壮狼的伙伴,一路跟着他东奔西走,见识了不少新奇事物。此刻,它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心中的触动,安静地伏在他脚边,望着茫茫大海。
“长老,除了这些,海里还有其他能入药的东西吗?”轩辕转过身,向不远处的长老问道。他知道,先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或许还有更多未被记录的宝藏。
长老想了想,说:“还有那海马,看着像小马驹,晒干了泡酒,男人喝了有劲儿;还有海螵蛸,就是乌贼鱼肚子里的硬壳,女人流血不止时,磨粉吃了能止血……”
轩辕听得仔细,让常先一一记下,准备接下来的日子里,逐一验证这些海产的药性。他知道,辨识药材不能只听人言,必须亲自尝试、观察,才能确定其性味功效,否则误用药材,可能会害人性命。
夕阳西下,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晒药场上的海产被收拾起来,部落里升起了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海鲜的腥味和食物的香气。轩辕和常先收拾好笔墨兽皮,向长老告辞,准备回临时住的山洞。
“先生,今日收获真多。”常先捧着兽皮卷,脸上难掩兴奋,“以前哪想过海里的东西也能当药啊。”
轩辕笑了笑:“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行医之路,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他看了一眼常先手中的兽皮卷,“这些海产,要好好记录、整理,带回部落,或许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常先重重地点头:“弟子明白。”
走在回山洞的路上,海风依旧吹拂着,轩辕的心情却格外开阔。他想起岐伯曾说,医道如大海,包容万物,方能博大精深。今日见识了海产入药,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知道,这些来自大海的馈赠,不仅丰富了草药的种类,更让他对“性味”“归经”有了新的认识。味咸能软坚,性寒能清热,这些规律的总结,或许能为日后的诊疗提供更多思路。
回到山洞,轩辕借着篝火的光亮,又拿出兽皮卷仔细查看,在空白处补充着白天的观察和思考。常先在一旁烤着鱼,鱼肉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先生,鱼烤好了。”常先把一条烤得金黄的鱼递过来。
轩辕接过鱼,却没有立刻吃,而是看着鱼肉沉思。他忽然开口:“常先,你说这海鱼,是否也有药性?”
常先愣了一下,随即道:“应该有吧。海边的人常吃鱼,身体都挺结实,很少生病。”
“嗯,”轩辕咬了一口鱼肉,鲜嫩的滋味在口中化开,“鱼肉味甘,性平,或许能补气血、强筋骨。看来,这大海里的学问,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啊。”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轩辕专注的脸庞。他手中的兽皮卷上,那些关于海产的记录,仿佛一颗颗珍珠,正被他用智慧的线,串成一串璀璨的项链,终将融入《黄帝内经》的浩瀚体系之中。
而此刻的他,还在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他知道,每一点新的发现,都可能在未来救治无数生命。
想知道轩辕接下来还会在海边有哪些新的发现?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