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树下观察了一会儿,那野兔吃了不少山茱萸果实,蹦跳着下了树,动作灵活,丝毫没有不适的样子。轩辕捡起几颗掉落的果实,剥开外皮,里面的果肉酸涩中带着微甜,和岐伯药圃里种植的山茱萸味道一致。“看来野山茱萸也是可以入药的,”他松了口气,又添上一笔,“槐树间灌木,果紫红,兔多食无碍——山茱萸,无毒,滋补。”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林间的雾气散去,露出了斑驳的阳光。轩辕跟着岩羊和野兔走了大半个山坡,竹简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确认无毒的草药,也有新发现的疑似毒草,还有动物误食毒物后寻找解药的例子。他甚至看到一只刺猬在被毒蛇咬伤后,挣扎着爬到一丛“蛇莓”旁边,用刺卷着蛇莓的叶子往伤口上蹭,没过多久,原本萎靡的样子就缓和了不少。
“蛇莓能解蛇毒?”轩辕心里又是一震,他之前只知道蛇莓的果实酸甜可食,没想到还有这般功效。他小心地摘下几片蛇莓叶子,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带着股淡淡的草腥味,和普通的野草没太大区别,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小草竟是毒蛇的克星?
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拿出水囊喝了口山泉水,看着竹简上的记录,忽然想起岐伯说过的话:“天地万物,相生相克。人是万物之灵,却也需向万物学习。”以前他总觉得,识药靠的是书本和经验,现在才明白,大自然早已把答案写在了每一只动物、每一株草木的习性里,只是需要有心人去观察、去领悟。
追风趴在他脚边,吐着舌头喘气,眼睛却还盯着不远处几只正在啄食草药种子的麻雀。轩辕顺着它的目光看去,只见那些麻雀专挑一种黑色的种子吃,那是“决明子”,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连小鸟都知道吃这个能明目吗?”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这山林里处处都是学问。
正笑着,忽然听到一阵翅膀扑棱的声音,一只羽毛鲜艳的野鸡惊慌地从树丛里飞出来,翅膀上还沾着几片绿色的叶子。轩辕走过去一看,只见树丛里有一窝野鸡蛋,而那几片叶子,正是“紫苏”的叶子——紫苏有安胎的功效,难道这野鸡是用紫苏叶来保护蛋巢?他越想越觉得有趣,连忙又记下这一发现。
太阳渐渐西斜,林间的光线变得柔和起来。轩辕收拾好竹简,带着追风往回走。一路上,他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天的所见所闻:岩羊误食巴豆后找羊蹄草解毒,野兔吃山茱萸滋补,刺猬用蛇莓解蛇毒,麻雀啄食决明子……这些画面像一颗颗珠子,被“观察动物识草药”这根线串了起来,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识药方法。
他想起自己之前误采毒草差点出事的经历,如果当时能多观察动物的反应,或许就能避免那样的危险。“以后识药,不仅要观其形、闻其气,更要察其被动物食用后的反应。”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医庐的弟子们,让他们少走弯路。
走到离岐伯药庐不远的地方,正好遇到岐伯背着药篓回来,药篓里装满了新鲜的草药。“师父。”轩辕连忙迎上去,把今天的发现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岐伯,还把竹简递了过去。
岐伯接过竹简,仔细看着上面的记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从动物身上悟到识药的道理,说明你已经懂得‘道法自然’了。”他指着竹简上关于巴豆和解药的记录,“很多时候,动物的本能比人的经验更可靠,因为它们是在用生命验证草木的药性。”
“可是师父,”轩辕有些疑惑,“动物和人的体质不同,它们能吃的,人一定能吃吗?它们避之不及的,人也一定不能碰吗?”
岐伯抚着胡须,沉吟道:“问得好。这正是观察动物识药的局限所在。比如猫能吃的某些毒物,人吃了就会丧命;而有些对动物无用的草药,对人却有奇效。所以,动物的反应只能作为参考,最终还是要结合人的体质和病症来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轩辕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他之前只想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却没考虑到人与动物的差异。“弟子明白了,”他恭敬地说,“以后会将动物的反应与草药的性味、人的体质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岐伯满意地点点头:“学医就该如此,既要善于观察,也要善于思考,更要懂得变通。你今天的收获,比采回一篓草药更可贵。”他拍了拍轩辕的肩膀,“把这些发现整理到百草图谱里去吧,这会是很重要的补充。”
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轩辕看着手里的竹简,上面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活了过来,带着山林的气息,带着动物的灵性。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大自然这部“活药书”里,还有太多的奥秘等着他去探索。
那么,轩辕会如何将这些发现融入百草图谱?他又会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更奇特的草药?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