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草药外敷治疮疖
初夏的阳光透过神农部落稀疏的木栅栏,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刚从沼泽边巡查回来,衣摆还沾着些湿润的泥土,就被一阵孩童的哭闹声吸引了注意力。那哭声尖利又委屈,像根细针似的扎在人心里,让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循声走到一间低矮的茅草屋前,只见门口围着几个族人,脸上都带着焦急的神色。一个妇人正抱着个约莫四五岁的孩童,不住地哄着,可孩子的哭声丝毫没有停歇,反而因为挣扎,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怎么了这是?”轩辕走上前,轻声问道。
妇人见是轩辕,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眼圈一红,哽咽着说:“先生,您快看看我家娃吧!昨天在草丛里玩,被什么虫子叮了一下,今天就成这样了……”她说着,小心翼翼地掀起孩子的衣袖。
轩辕凑近一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孩子的胳膊上,有一个铜钱大小的红肿处,中心位置明显是蚊虫叮咬的痕迹,周围的皮肤又红又热,已经肿得像个小山包,最让人揪心的是,红肿的顶端已经化脓,淡黄色的脓水正顺着胳膊往下淌,孩子一哭,伤口就跟着颤动,疼得他哭得更凶。
“昨天刚咬的时候只是个小红点,我以为过阵子就好了,谁知道夜里就肿起来了,今天还化脓了……”妇人抹着眼泪,声音里满是自责,“村里的巫医用了些草药敷了,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更肿了。”
轩辕伸手轻轻碰了碰红肿处周围的皮肤,入手滚烫。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脓水的颜色,还好,是清亮的淡黄色,没有发黑发臭,说明还没到最严重的地步。“别怕,这是疮疖,是毒虫的秽气侵入皮肤,又赶上孩子皮肉娇嫩,才肿得这么厉害。”他安抚道,语气沉稳,透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那……那能治好吗?”妇人的声音带着颤抖,孩子的哭声已经有些嘶哑,小脸蛋憋得通红,看着就让人心疼。
“能治。”轩辕肯定地点点头,转头对跟在身后的弟子阿禾说,“你去药圃那边,采些新鲜的蒲公英和紫花地丁来,要带根的,越多越好。再拿个石臼和几块干净的麻布过来。”
阿禾应声而去,脚步轻快。周围的族人见轩辕有办法,都松了口气,议论声也低了下来。一个老者捋着胡须,感慨道:“还是轩辕先生有法子,这疮疖在咱们部落每年夏天都要闹出几个,有的孩子肿得厉害,胳膊都抬不起来呢。”
轩辕听了,心里微动,问道:“往年都是怎么处理的?”
“还能怎么处理,就是用些草木灰敷着,运气好的能慢慢消下去,运气不好的,就得烂上好一阵子,有的还会发烧呢。”老者叹了口气,“巫医说这是山里的瘴气附身,得跳大神驱邪,可哪次真管用了?”
正说着,阿禾抱着一大捧草药跑了回来,绿油油的叶片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看着就带着股生机勃勃的劲儿。“先生,您要的蒲公英和紫花地丁都采来了,根挖得很完整。”他把草药放在地上,又拿出石臼和麻布。
轩辕蹲下身,先仔细分拣着草药。蒲公英的叶片呈锯齿状,贴着地面生长,顶端抽出的花茎上顶着个小小的黄花苞;紫花地丁则是贴着地面铺开,叶片细长,开着几朵淡紫色的小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绿叶间。“这两种草药,都是清热解毒的好手,对付这种红肿化脓的疮疖,最是对症。”他一边分拣,一边给周围的人讲解,“你们看,蒲公英的根是圆锥形的,掰开来里面是白色的,带着点苦味;紫花地丁的根更细些,颜色偏黄,气味更清苦。”
他拿起几株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用清水仔细冲洗干净,然后放进石臼里,又加了少许干净的井水,开始用力捣起来。石臼撞击的“咚咚”声,和孩子渐渐小下去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韵律。周围的人都屏息看着,连那妇人也忘了哭泣,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石臼里的草药。
捣了约莫一刻钟,原本完整的草药被捣成了一团墨绿色的泥糊,还带着些草汁,散发着一股清苦中带着清香的气味。轩辕拿起泥糊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觉得差不多了,才停下手。“好了,”他对妇人说,“把孩子的胳膊再擦干净些,我要敷药了。”
妇人连忙用干净的麻布蘸着温水,小心翼翼地擦拭孩子胳膊上的脓水。孩子大概是知道要治病,虽然还是哼哼唧唧的,但没再剧烈挣扎。轩辕取过一团草药泥糊,先在自己手背上试了试温度,感觉不烫也不凉,才轻轻敷在孩子的疮疖上。
“可能会有点凉,也可能有点疼,忍一忍就好。”他一边敷一边轻声对孩子说。草药泥糊接触到皮肤的瞬间,孩子“嘶”了一声,身体缩了一下,但很快就安静下来,大概是那清凉的感觉缓解了不少疼痛。
敷好药后,轩辕用干净的麻布把伤口轻轻包扎好,又用草绳松松地系了个结。“这样就好了,”他站起身,对妇人说,“这药要每天换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换的时候,先用温水把旧药洗干净,再敷上新的药泥。另外,别让孩子抓挠,也别碰脏水,免得感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