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使药引经达病所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岐伯的药庐前已站着几位等候问诊的山民。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双手抱头,眉头拧成了疙瘩,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每走一步都像是被无形的东西拉扯着,发出压抑的痛哼。
“先生,我这头像是被巨石压住,疼了三天三夜,喝了两服药也不见好。”男子一见到岐伯,就急切地说道,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疲惫和焦虑。他之前已经找过部落的巫医,用了熏香、叩拜的法子,非但没好转,反而疼得更厉害了。
轩辕正在一旁整理刚采回来的草药,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记得这位男子,昨天来时还能勉强挺直腰板,今天连站姿都歪斜了。他按捺不住好奇,凑到岐伯身边,想看看师父会如何诊治。
岐伯让男子坐下,伸出手指按在他的太阳穴、头顶、后颈等几个部位,每按一处就问一句“这里疼得厉害吗”。男子的回答忽轻忽重,到按压头顶时,他疼得猛地吸了口气,额头上的汗瞬间多了起来。
“是风寒入了头窍,”岐伯收回手,语气平静,“之前的药方里有祛风散寒的麻黄、桂枝,按理该有效,只是药力没往头上走,都散在四肢了。”
轩辕心里一动,想起之前学过的配伍知识:麻黄、桂枝都是辛温的药,能发散风寒,可为什么到了这位男子身上就“走偏”了?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整理的草药,目光落在一堆气味芳香的药材上,忽然想起岐伯说过“气味轻扬者能上行”,但具体该用哪种,他一时又拿不准。
岐伯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转身从药架上取下一小撮药材。那药材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断面是黄白色的,凑近一闻,一股浓烈而独特的香气直冲鼻腔,带着点辛凉感,瞬间让人觉得鼻腔通畅,连头脑都清醒了几分。
“这是川芎,”岐伯把药材递给轩辕,“你闻闻它的气味,再尝尝。”
轩辕小心地捏起一点川芎,放在鼻尖深吸一口,那股香气像是有脚似的,顺着鼻腔往上窜,直冲天灵盖,刚才整理草药时的些许倦意一扫而空。他又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先是觉得辛辣,嚼了几下后,舌尖泛起淡淡的苦味,而那股香气却始终萦绕在口鼻间,久久不散。
“这气味好冲,”轩辕咂咂嘴,“比薄荷还要张扬。”
“就是要这份‘张扬’,”岐伯笑了,“川芎的气最是雄烈,能带着其他药的药力往上走,就像给药物找了个向导,直奔头窍而去。你之前学的君臣佐使,这川芎就是典型的‘使药’。”
他一边说,一边取过之前给男子开的药方,拿起石笔在上面添了一味药——正是川芎,用量不多,也就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小撮。“加上这味药,你回去煎了喝,今晚再看看。”岐伯把改好的药方递给男子,又嘱咐道,“药要趁热喝,喝完盖上被子出点汗,但别捂太狠,免得伤了气。”
男子半信半疑地接过药方,他实在想不通,这么一小撮不起眼的药材,真能比之前一大包药还管用?但看着岐伯笃定的眼神,他还是攥紧药方,匆匆回家煎药去了。
轩辕站在一旁,心里满是疑惑:“师父,这川芎真有这么大本事?就加这么一点,就能让其他药‘听话’往头上走?”
岐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药架上的药材,问道:“你看那牛膝,形状是不是像人的筋骨?”
轩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牛膝的根茎又长又直,上面还带着细密的节,确实像人的腿骨。“嗯,很像!”
“牛膝的气味厚重,药力会往下走,能引药到腿脚,治关节肿痛最是好用,”岐伯又指向另一味药,“还有桔梗,它的根茎中空,像人的喉咙,气味轻浮,能引药到咽喉、肺部,治咳嗽痰多的时候常用它当‘向导’。”
轩辕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同的药材不仅有自己的功效,还能像驿站的向导一样,指引其他药物到达特定的部位。他想起之前治疗腹泻时用的马齿苋,药力都集中在肠胃;治疗疮疖时外敷的蒲公英,药力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原来这里面都藏着“引经”的道理,只是有些药材自身的药性就带着“靶向”,而有些则需要专门的“使药”来引导。
“那是不是说,治上半身的病,就用气味轻扬、能上行的药当使药;治下半身的病,就用气味厚重、能下行的药?”轩辕追问道,眼睛里闪着求知的光。
岐伯点点头:“大致是这个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心在胸腔,属上,但治心病有时要用能入心的朱砂当使药;肾在腰腹,属下,治肾病可能要用能入肾的盐来炮制药材,借咸味引药入肾。这‘引经’的学问,得结合病症、药材性子慢慢琢磨。”
正说着,药庐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刚才那位头痛的男子竟然又回来了。他脸上的痛苦神色已经褪去了大半,虽然额头还有些汗,但眼神亮了许多,走路也挺直了腰板,不再是刚才那副佝偻的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