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按季寻药知时宜
终南山的晨曦带着清冽的草木气息,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轩辕背着药篓,紧随在岐伯身后,脚下的落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昨夜一场细雨刚过,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味,混杂着不知名野花的淡香。
“采药如识人,需懂其性情,”岐伯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轩辕,目光落在他腰间的石刀上——那是少典临别时所赠,此刻正反射着晨光,“而药材的性情,大半由时节造就。”
轩辕低头看着药篓里刚采的几株草药,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他想起昨日岐伯的嘱咐,轻声接道:“师父说,春采芽,夏采叶,秋采果,冬采根。今日是初夏,该以叶片为主。”
岐伯满意地点点头,伸手拨开身前一丛灌木,露出底下贴着地面生长的植物。那草叶片呈卵形,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凑近了闻,有股清凉的芳香,正是昨日提到的“薄”。“你看这薄的叶片,”岐伯用指尖轻轻抚过叶片,露珠滚落,“此刻叶片饱满,含露未曦,清利头目、疏散风热的功效最盛。若到了深秋,叶片枯黄,药力便折损大半了。”
轩辕蹲下身,仔细观察薄的叶片,晨光透过叶肉,能看到清晰的叶脉,像极了山洞石刻中那些代表“气”的线条。“为何时节对叶片影响这般大?”他忍不住问道,指尖悬在叶片上方,不敢轻易触碰——昨日采错毒草的后怕还未完全消散,此刻对每株植物都多了几分敬畏。
“万物生长靠时序,”岐伯在他身边坐下,捡起一片掉落的薄叶,放在掌心揉搓,清凉的香气顿时浓郁起来,“春日地气上升,芽尖最得生机;夏日阳气最盛,叶片舒展,吸纳天地清气最多;秋日精华内敛,果实饱满;冬日阳气潜藏,根须蓄满能量。你想,人在不同时节尚且有不同状态,何况草木?”
轩辕若有所思,想起部落里的族人,春日多精神焕发,夏日易困倦,秋日忙碌采收,冬日则喜围炉休息,竟与药材的生长规律隐隐相合。他忽然明白,岐伯教的不仅是采药,更是“顺应自然”的道理——这或许就是医道的根基。
“来,试试采摘这薄的叶片,”岐伯将揉搓过的薄叶递给轩辕,“记住,要留三分余地,不可连根拔起,也不可采尽所有叶片,需让它能继续生长。”
轩辕接过叶片,清凉的香气从掌心渗入,仿佛顺着手臂一路窜到头顶,原本因赶路有些发沉的脑袋顿时清醒了许多。他依言抽出石刀,小心翼翼地从茎秆中部割下几片最饱满的叶子,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幼弟的脸颊。割下的叶片放入药篓,与其他草药隔开——这是昨日学到的,气味浓烈的草药需单独存放,免得串味影响药效。
“很好,”岐伯看着他的动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行医者,需有仁心,对草木亦当如此。若为一时之需断绝其生机,便是断了后世的药源。”
轩辕默默点头,将石刀收回鞘中。他忽然注意到,不远处的岩石缝里,长着几株叶片宽大的植物,叶片边缘光滑,颜色比薄深了许多,正迎着阳光舒展。“师父,那是什么草?”他指着岩石缝问道,心里已经开始默默比对:叶片形态、生长环境、气味……这些都是岐伯教的辨识要点。
岐伯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站起身走了过去,轩辕连忙跟上。走到近前才发现,这草的茎秆是方形的,与薄的圆形茎秆截然不同,凑近闻,气味虽也清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辛味,不如薄那般纯粹的清凉。
“这是‘藿’,”岐伯摘下一片叶子,递给轩辕,“也是夏季常用的草药,能化湿解暑。你仔细闻,它的气味比薄多了几分温性,这是因为它长在向阳的岩石缝里,得阳气更足。”
轩辕将藿叶凑到鼻尖,果然闻到那股淡淡的辛味,与薄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他忽然想起《草木经》里的记载:“薄,辛凉;藿,辛温。”从前只当是文字,此刻亲身体验,才明白这“凉”与“温”的差异,竟能如此直观地从气味中分辨。
“同一时节采的叶片,也会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轩辕问道,将藿叶小心地放进药篓的另一侧——他已经学会按药性分类存放。
“正是,”岐伯用脚尖点了点岩石下的土壤,比别处更干燥坚硬,“你看这岩石缝,土壤贫瘠却向阳,藿在这里生长,需更努力地吸纳阳气,故而性偏温;而方才的薄长在树荫下,得阴气滋养,性便偏凉。这便是‘同季不同性’,采药时需一并考量。”
轩辕低头看着岩石缝里的藿,它的根系紧紧扒着石缝,仿佛在与贫瘠的环境较劲,叶片却依旧舒展,透着一股韧劲。他忽然想起部落里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族人,往往比同龄人更坚韧——原来草木与人,竟有这般相似的“性情”。
两人继续往山林深处走去,岐伯不时停下,指点轩辕辨识草药:开着淡紫色小花的“紫苏”,叶片背面呈紫色,气味辛香,能解鱼蟹之毒;长在溪水边的“薄荷”,与薄相似却更矮小,清凉之气更烈,能治咽喉肿痛……每采一种,岐伯都会让轩辕仔细观察叶片的形态、触摸茎秆的质地、嗅闻气味的浓淡,并讲解此刻采摘的缘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