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药石罔效,孩童危殆
晨曦透过稀疏的树叶,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蹲在草棚角落,望着地上蜷缩的几个孩童,眉头拧成了疙瘩。自瘟疫在这个不知名的部落爆发以来,他和岐伯已经连轴转了五日,隔离、清淤、熬药,每一步都按部就班,可眼前这几个孩子的状况,却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喘不过气。
“咳咳……”最边上的孩童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小脸憋得通红,瘦弱的肩膀一抽一抽的,像是风中随时会折断的芦苇。轩辕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他指尖一颤——这已经是第五天了,退烧药喝了一碗又一碗,可热度就是降不下去。
草棚外传来脚步声,岐伯背着药篓走进来,额头渗着细密的汗珠。他将药篓放在地上,弯腰查看孩子们的情况,手指搭在一个女童的手腕上,片刻后,眉头也微微蹙起:“脉象还是虚浮无力,邪气郁于内,药石之力怕是难以渗透。”
轩辕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弟子已经按您的方子加了三倍的药量,可他们……”他话没说完,却见那个刚才咳嗽的孩童突然抽搐起来,四肢僵直,眼睛翻白,嘴角甚至溢出了白沫。
“不好!”轩辕心头一紧,连忙扑过去按住孩童的四肢,防止他咬伤自己。草棚外的部落族人听到动静,涌进来好几个,看到孩子的模样,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是邪魔!一定是邪魔在作祟!”一个中年妇人哭喊着就要扑上来,被旁边的族人拉住,“轩辕先生,求您想想办法啊,这孩子要是没了,我们一家可怎么活!”
轩辕一边安抚着抽搐的孩童,一边回头对妇人道:“莫慌,我正在想办法。”可他心里却比谁都清楚,此刻的情况有多危急。这几个孩子都是瘟疫中症状最重的,起初只是呕吐腹泻,后来开始高烧不退,现在竟出现了抽搐昏迷的症状,显然是邪气已经侵入了更深的地方。
岐伯蹲下身,从药篓里取出几株草药,放在石臼里捣烂,又取来温水调开,想给抽搐的孩童灌下去。可孩子牙关紧闭,药液根本灌不进去,反而呛得他咳嗽更厉害。
“这样不行。”岐伯放下石碗,看向轩辕,“邪气已入经络,单靠汤药怕是来不及了。你可有什么想法?”
轩辕的目光落在孩童扭曲的脸上,脑海里飞速闪过这些天的诊治过程。他想起自己部落爆发瘟疫时,也曾有族人出现类似的高热,但从未像这般凶险。难道这次的“水蛊”之毒,比上次的瘟疫更霸道?还是说,孩童的体质本就虚弱,更容易被邪气侵袭?
正思索间,他的手不经意间碰到了怀中的麻布——那是他从山洞里临摹的石刻图,一直被他贴身收藏着。摸到石刻图的瞬间,他猛地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师父,您还记得山洞里的石刻吗?那些经络线条,您说与人体气血运行相关……”
岐伯点头:“自然记得,那些线条便是经络,邪气在体内游走,全凭经络为通路。”
“那孩童的经络,会不会与成人不同?”轩辕急忙从怀中掏出麻布,小心翼翼地展开。麻布上,他用炭笔临摹的线条歪歪扭扭,却能清晰看出与成人经络图的差异——孩童的经络更纤细,分布也更集中在头部和腹部。
他指着其中一处线条汇聚的地方:“您看这里,石刻上标注的‘人中’,位于鼻下,成人经络图中此处只是支线,可孩童图里,却像是多条经络的交汇处。弟子刚才摸这孩子的脉搏,发现他气息虽弱,却在抽搐时鼻息格外急促,或许……”
岐伯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的意思是,从这里入手,或许能打通郁塞的经络,逼出邪气?”
“弟子不敢确定,但眼下别无他法。”轩辕握紧了手中的石针——这是他跟着岐伯学习针灸时,亲手打磨的,针身虽不如师父的光滑,却足够尖锐。这些天他一直在病牛身上练习,对穴位的位置已经烂熟于心,可真要在人身上下针,尤其是在昏迷的孩童身上,他的手心还是冒出了汗。
“轩辕先生,您要做什么?”旁边的妇人见他拿出石针,顿时紧张起来,“这针那么尖,扎下去孩子受得了吗?”
另一个族人也附和道:“是啊,我们部落的巫医说,昏迷的时候不能随便碰,会惊了魂魄的!”
轩辕深吸一口气,转头对众人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但现在汤药已经无效,再拖下去,孩子就真的没救了。这石针不是普通的石头,是用来引导气血的,只要找准位置,就能帮孩子逼出邪气。”
他看向岐伯,眼神里带着一丝请求。岐伯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医道本就需大胆心细,你既有想法,便试试吧。我在一旁看着,若有不妥,再及时调整。”
得到师父的许可,轩辕定了定神,将石针在火上烤了烤消毒,然后轻轻扶起抽搐渐止的孩童,让他半靠在自己怀里。他屏住呼吸,目光落在孩童鼻下的“人中穴”上——那里皮肤细嫩,甚至能看到细小的绒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