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草莽巾帼叩边关
辽西的盛夏,在紧张的战备与蓬勃的垦殖中悄然流逝。广袤的原野上,金黄的麦浪与青翠的粟苗交织,预示着又一个难得的丰年。秋粮的丰收极大地缓解了长期紧绷的后勤压力,户部侍郎王家彦的奏疏也为辽西的“军屯民营”新政在朝中赢得了一些谨慎的好评与默许。然而,王磊并未有丝毫松懈,他深知皇太极的报复如同悬顶之剑,或许就在旦夕之间,整军经武,锤炼精锐,一刻不停。这一日,他正在宁远城北大校场,全程观摩新军火器营的实弹射击与战术协同演练,震耳欲聋的排枪声、火炮轰鸣与弥漫的刺鼻硝烟,勾勒出一幅铁血肃杀的边镇图景。
忽见一骑快马,背负红色小旗(表示紧急军情),绝尘而来,穿越校场外围警戒线,直至点将台前才猛地勒住。马上骑士是负责西南方向远层警戒的夜不收队正,他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气息急促却口齿清晰地禀报:“总镇!西南方向,约五十里外,临近长城隘口,发现一支不明队伍,约八百余人,正向宁远移动!观其旗号杂乱不一,衣甲破旧不整,似非官军,亦不像建奴辫虏!但其队形未散,斥候放得极远,交替掩护,行进间颇有章法,绝非寻常流寇乌合之众!尤为奇特者,为首之人……似乎是一女子,身着红衣,骑乘白马,于队伍中极为显眼!”
“女子为首?八百余人?”王磊眉头骤然锁紧,心中迅速盘算。这个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建奴偏师伪装潜入,意图偷袭,但方向不对且其装束、行军方式与女真兵马迥异,未免太过招摇;若是大规模流民,又怎会有如此军事组织度与警戒意识? “再探!加派双倍斥候,严密监控其动向!令前出之游击兵马提高戒备,占据有利地形,但未有明确敌意,不可主动攻击。务必尽快查明其来意与底细!”他沉声下令,校场上的演练也暂告停止,气氛无形中绷紧。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第二批探马带回更详细却也更加令人惊讶的消息:“总镇!查明了!那支队伍中打出的几面破旧旗帜中,有一面依稀可辨,绣有一个‘红’字!队伍中人多是河南、山东一带口音,衣衫褴褛但携带兵刃,多有伤痕。据我斥候冒险靠近捕捉其散兵所得口供,传言其首领乃河南一带赫赫有名的……红娘子!”
“红娘子?”王磊心中一动。这个名字,在明末中原农民战争的汹涌浪潮中,也算得上一号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传闻她本是江湖卖艺女子,身怀绝技,性情刚烈,因不堪压迫,杀官起事,后成为一支活跃于豫东、鲁西南的义军首领,专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对抗,行事颇有古任侠之风,在民间颇有声望。她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辽西边关?
“他们意欲何为?是冲着我宁远而来?”王磊追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点将台的栏杆。
“回总镇,他们……他们派了一名使者,试图接近我前哨,言明绝非来攻,乃是……乃是特来投奔王总镇的!那使者称,其首领红娘子声称,久闻总镇威名,知总镇乃真心抗虏英雄,且不惧流言,敢用实才,甚至不鄙薄女子,故率麾下八百历经血火、愿抗虏的子弟兵,特来相投,愿为驱除鞑虏效力,但求一安身立命之所,马革裹尸亦无悔!”探马的语气中也充满了不可思议与一丝敬佩。
投奔?王磊目光锐利如电,飞速权衡。这红娘子及其部众,乃是朝廷官方文书中的“流寇”、“反贼”、“乱党”,收容他们,政治风险极大。朝中杨嗣昌等人正愁找不到攻讦的借口,此事若被渲染,极易被扣上“养寇自重”、“勾结乱党”、“心怀叵测”的天大罪名。但另一方面,这红娘子能从中原战乱之地,转战千里,突破官军、闯军、以及地方团练的重重阻隔,一路北来,最终抵达辽西,其个人的领导能力、毅力与麾下的战斗力、凝聚力,绝非一般乌合之众可比。这八百人,皆是经历过残酷战火筛选考验的老兵,是一股极其宝贵、可直接投入战场的生力军。更重要的是,她“不惧流言,敢用实才,不鄙薄女子”的评价,正深深说中了王磊的心思。他麾下虽有不少女眷在伤兵营、被服厂、乃至化学坊中担当重任,但确无正式成建制的、由女性统领的战斗或辅助部队。此例一开,或许能吸引更多被埋没的人才。
“总镇,此事需万分慎重。”身旁的心腹幕僚见状,立刻低声提醒,面色凝重,“收容此等草寇,朝中物议沸腾,恐授人以柄,毁总镇清誉。且其人来路不明,忠心难测,万一包藏祸心,或军纪涣散,扰我辽西秩序,则悔之晚矣……”
王磊抬手止住他的话,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之光:“是真心投奔,还是另有所图,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见便知。传令,开放城西南一处已废弃的旧军垒,令其队伍全员暂驻于此,派出可靠军士看守,未经允许,不得擅动一人一马。只允那红娘子本人,最多带两名随从,解除武装,入城来见。我倒要看看,这位名动中原的红娘子,究竟是何等人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