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沉吟片刻,看着一片狼藉的炮台,长叹一声:"既然王参将求情,就依你所言。博尔吉亚,若再出纰漏,定斩不饶!"
博尔吉亚感激涕零:"谢督师不杀之恩!谢参将求情!小人必竭尽全力,将功赎罪!"
王磊忍着伤痛,立即着手改进工作。他命人将破损的炮架抬到工坊,亲自绘制改进图纸。
"这里要加三角支撑,"王磊在图纸上指点,"用硬木制作,榫卯结构要加固。这里要用铁件包裹,增加承重能力。"
博尔吉亚开始还不以为然,但越听越是惊讶。王磊提出的许多设计理念,远超这个时代的认知。
"参将大人..."博尔吉亚忍不住问道,"您这些知识从何而来?这些力学原理,就连里斯本的工程师都未必完全掌握。"
王磊含糊道:"平日喜欢琢磨些机械之理。博尔吉亚先生,你看这里是否需要增加缓冲装置?"
他指着支架与地面的接触点:"后坐力瞬间释放,若能有弹簧或液压缓冲..."
博尔吉亚眼睛一亮:"弹簧!对!可以用钢片制作叠层弹簧!虽然做不到参将说的'液压',但钢片弹簧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在共同努力下,新炮架很快制成。王磊还特意改进了炮车设计,增加滚轴和转向装置,使火炮移动更加灵活。
试射之日,众人惴惴不安。许多士兵还记得上次的惊魂一幕,操作时格外小心翼翼。
"装药!"王磊亲自监督,严格控制药量。他制定了新的装药标准,用量匙精确计量。
"准备——放!"
轰!炮声依旧震耳,但这次炮身稳稳后坐,新设计的支架和缓冲装置完美吸收了后坐力。炮弹划破长空,准确命中三里外的目标。
"成功了!"士兵们欢呼雀跃,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博尔吉亚由衷敬佩:"参将大人真乃神人也!此架设计之精妙,远超西洋!特别是这个缓冲设计,简直是天才之作!"
洪承畴大喜:"好!立即改进所有红夷大炮的炮架!王参将,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王磊却想到更深层:"督师,火炮威力虽大,但射击精度不足。末将以为,当制定射击规程,提高命中率。"
他现代炮兵的知识再次发挥作用。王磊制定了详细的射表,根据不同距离调整炮口仰角;规范了装填操作流程,确保每次装药量一致;还培训专业炮手,教授他们测算距离和风向的技巧。
最让众人惊讶的是,王磊提出了"间接射击"的概念——通过前方观察员校正弹着点。
"如此一来,火炮可部署在敌军视线之外,仍能精准打击。"王磊用沙盘演示,"观察员通过旗语或镜光信号,指引炮火调整。"
孙元化惊叹不已:"此术若成,火炮运用将焕然一新!参将真乃军事奇才!"
在王磊的推动下,宁远城的炮兵力量发生了质的飞跃。火炮不仅更加安全可靠,威力和精度也大大提升。士兵们对这位"无所不能"的参将更加敬佩。
然而,王磊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清楚地知道,技术的进步永远伴随着新的挑战。就在他们改进火炮的同时,探马送来急报:后金大军压境,皇太极亲征,军中竟然也配备了火炮!
"终于来了。"王磊目光锐利,"就让建奴尝尝新炮兵的厉害!"
海风依旧吹拂着宁远城头,但这一次,城上的将士们带着前所未有的信心。他们知道,在那位神奇参将的带领下,宁远城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
第二节:宁远炮战
皇太极亲征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很快传遍宁远城。探马接连回报,后金大军如黑云压城,旌旗遮天蔽日,最令人心惊的是军阵中赫然陈列着数十门重炮——正是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遗失的红夷大炮!
"皇太极竟也用炮?"洪承畴在督师府中面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些红夷大炮本是我大明利器,如今反倒成了建奴攻城的依仗。"
王磊冷静地分析着军情图:"督师不必过虑。建奴虽得火炮,却未必善用。火炮之术,重在操作熟练和战术配合,非一朝一夕可成。"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末将已命人在这些位置加固炮台,新式炮架全部安装完毕。各炮位储备弹药充足,炮手都经过严格训练。"
洪承畴稍感宽慰,但仍不无忧虑:"皇太极此次亲征,志在必得。听说他特意带了投降的明军炮手..."
"投降的明军炮手未必精通新式战法。"王磊自信道,"况且,末将还有几个惊喜等着皇太极。"
就在此时,城外号角长鸣,战鼓震天。后金大军如潮水般涌至城下,在距城三里处扎下大营。皇太极的金龙大纛在军中格外显眼,周围簇拥着各旗旗主和将领。
"来了。"王磊站在城头,望远镜中清晰可见后金军正在布置炮阵。
博尔吉亚在一旁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参将大人,他们的炮位布置...相当专业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