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选择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山丘作为临时据点,让士兵们轮流休息和警戒。王磊则开始规划下一步行动。
根据原主记忆,明军主力应该向西撤退了。但直接向西风险太大,很可能遭遇后金主力。王磊决定先向南,再折向西,虽然路线更长,但相对安全。
夜幕降临,王磊安排士兵们轮流守夜。他亲自带人布置简易预警装置——用细线系上铃铛,分布在营地四周。这是现代野战露营的常见做法,让士兵们大开眼界。
深夜,王磊独自坐在火堆旁,整理着思绪。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这十八个人的性命,更意识到这个时代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明朝内忧外患,后金崛起,中原大地即将面临浩劫。
作为一个现代军人,他深知历史的发展轨迹。但如果能运用现代知识和军事技能,或许能改变些什么?
"不管怎样,先活下去。"王磊握紧手中的腰刀,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第二天清晨,王磊带领队伍继续向南行进。他运用现代军事地形学知识,选择最安全的路线。途中又遭遇几股小股敌军,都在王磊的指挥下成功击退。
三天后,他们终于遇到一支明军骑兵部队——正是曹变蛟率领的断后部队。
"王勇!你还活着!"曹变蛟见到部下又惊又喜。听完王勇的汇报,他惊讶地打量着王磊:"张二狗?你这次立了大功!"
王磊抱拳道:"将军过奖,属下只是尽本分。"
曹变蛟赞赏地点头:"好!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们先随我部行动,待回到宁远,我必为你们请功。"
就这样,王磊和他救下的十七名士兵暂时加入了曹变蛟的部队。王磊不知道的是,他这只小小的蝴蝶,已经开始扇动改变历史的翅膀。
第二节:宁远献策
曹变蛟的部队在完成断后任务后,开始向宁远城撤退。王磊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行军途中,王磊注意到明军存在的诸多问题:装备落后、战术呆板、士气低落。作为现代特种兵,他深知这些问题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将军,"在一次休整时,王磊向曹变蛟建言,"建奴骑兵来去如风,我军若总是被动防御,恐难以取胜。"
曹变蛟挑眉看向这个不起眼的夜不收:"哦?你有何高见?"
王磊从容道:"属下以为,当以机动制机动。可组建精锐骑兵小队,配备双马,专门袭击建奴粮道和斥候。"
他详细解释了现代特种作战的理念:小股精锐部队,深入敌后,破坏补给,收集情报。这些概念让曹变蛟耳目一新。
"有意思。"曹变蛟沉吟道,"待回到宁远,你可向洪督师详细陈述。"
数日后,部队抵达宁远城。这座关外重镇戒备森严,城头上红衣大炮昂首向天。王磊看到,许多士兵面带菜色,显然补给不足。
曹变蛟立即前往督师府述职,并特意带上了王磊。在宏伟的督师府内,王磊第一次见到了辽东巡抚洪承畴。
洪承畴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目光锐利。他仔细听取曹变蛟的汇报,当听到王磊的事迹时,不禁多看了这个年轻士兵几眼。
"你说要以机动制机动?"洪承畴问道,"具体如何实施?"
王磊不卑不亢地回答:"启禀督师,建奴之所以常占优势,在于其骑兵机动性强。我军若一味固守,则主动权尽在敌手。"
他建议组建专门的特种骑兵部队,配备最好的战马和装备,进行游击作战。专门袭击后金粮道、歼灭小股部队、收集情报。
"如此,可迫使建奴分兵防护,减轻我军防线压力。"王磊总结道。
洪承畴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想不到一个夜不收竟有如此见识。你读过兵书?"
"属下...偶有所得。"王磊含糊应答。他总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这些是现代军事常识。
洪承畴沉吟片刻,突然问道:"你对当前辽东局势有何看法?"
王磊知道这是考验,谨慎回答:"属下以为,当前敌强我弱,不宜浪战。当深沟高垒,巩固防线,同时练兵积粮,待时而动。"
他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是提振士气,严明军纪。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洪承畴闻言大笑:"好一个'兵不在多而在精'!曹将军,你可是给本督带来了个宝贝啊!"
当即,洪承畴任命王磊为督师府参谋,授把总衔,专门负责新战术的研究和实施。这对一个普通士兵来说,简直是破格提拔。
王磊谢恩后,又大胆建言:"督师,属下观察城防,红衣大炮虽利,但机动不足。可否改进炮架,增加其机动性?"
这时,一个声音从旁传来:"说得轻巧!红夷大炮重数千斤,如何机动?"
王磊转头,看见一个文官打扮的人走来。曹变蛟低声介绍:"这位是袁崇焕袁大人的旧部,孙元化孙大人,精通火器。"
王磊不慌不忙:"孙大人,属下以为可在炮架下加装滚轮,用牛马牵引。虽不能如野战炮般灵活,但至少可在城墙上机动部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