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人那庞大而冰冷的意念,如同掠过水面的月光,在指挥塔内稍作停留后,便无声无息地撤走了。没有质询,没有警告,仿佛刚才铁星那利用古老机械脉冲传递出的、足以颠覆整个第七区命运的指令,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宇宙尘埃,未能引起“神只”的丝毫关注。
但铁星紧绷的神经并未有丝毫放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无视”并非真正的漠不关心,而是更高层面的、绝对的掌控力体现。在守夜人那近乎全知全能的规则感知下,第七区内部的一切动静,或许都如同掌上观纹。他之所以没有反应,唯一的解释是——铁星的“小动作”,无论是打造“方舟”还是改变目标指向“摇篮”,都未曾触及他真正的底线,甚至……可能本就符合他某种更深层的、未被言明的意图?
这个想法让铁星心底寒意更甚。他感觉自己像是一枚被无形之手拨动的棋子,每一步都在棋手的算计之内。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退路。将“方舟”的目标从逃离改为“归乡”,深入“摇篮”残骸,是绝境中唯一可能寻到一线生机、甚至是逆转局势关键的机会。这机会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但他必须抓住。
“秩序纪元”下的第七区,表面依旧维持着那种令人窒息的“完美”运转。但在肉眼不可见的层面,一场悄无声息的战略转向,已经开始。
“方舟”计划的秘密建造基地,位于壁垒最外层那片因早期能量风暴冲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极不稳定的“褶皱区”。这里天然的能量乱流和时空扰动,成为了最好的掩护。在守夜人“优化”力量无形加持下,原本进展缓慢的建造工程,效率高得惊人。各种经过“优化”提纯的珍稀材料,通过隐秘渠道源源不断运抵;复杂的超空间引擎矩阵,在一种近乎“自组装”的奇妙状态下快速成型;就连最核心的、基于“创世余烬”理论设计的规则稳定护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然,这“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守夜人力量对第七区基础物理规则的“微调”,使得一些原本只存在于理论中的技术变得可行。
irony 在于,他们正在用“神”赐予的工具,打造一艘可能用于对抗“神”的舟船。
铁星最信任的副官,代号“暗影”,此刻正隐身于“褶皱区”边缘的一个伪装成陨石监测站的小型前哨内。他面前的全息屏幕上,不再是“方舟”的建造蓝图,而是一幅经过数十层加密、不断演算的动态星图。星图的核心,正是那片令人望而生畏的“摇篮”残骸区。
“指挥官,‘归乡’路径模拟完成度97%。”暗影的声音通过量子纠缠通讯器传来,冰冷而精确,不带丝毫情感,这是长期在守夜人意志笼罩下生存的必要伪装,“基于现有数据,最优路径有三条。路径A,风险系数最高,但穿越‘观察者’监控盲区的概率最大,预计可节省47%航行时间。路径B,相对安全,但需要穿越一片高维规则乱流区,‘方舟’护盾压力极大。路径C……”
“选择路径A。”铁星的声音打断了他,独眼凝视着星图上那条如同刀锋般狭窄、蜿蜒穿过数个已知“观察者”活动区域的航线,“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明白。但路径A需要经过‘寂静回廊’边缘,那里是守夜人大人力量扫描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暗影提醒道,语气依旧平稳。
“风险已知。执行。”铁星没有任何犹豫。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反而最安全。守夜人对“摇篮”的专注,可能会让他对靠近“摇篮”的自身力量辐射区产生某种“灯下黑”的效应。这是一场心理博弈。
“是。另外,‘钥匙’的适配性测试已有初步结果。”暗影切换了画面,屏幕上出现了苏婉和小树在高度屏蔽医疗舱内的实时生物信号监控图谱,“当外部模拟‘摇篮’规则涟漪强度达到阈值时,苏婉首席的极寒秩序与小树的生命能量产生的共鸣脉冲,对‘方舟’核心的规则稳定护盾,有显着的‘校准’和‘强化’效应,强化幅度约3.7%。但……共鸣过程会对苏婉首席的脑波造成剧烈冲击,有加速其意识被守夜人规则同化的风险。”
铁星的拳头无声地攥紧。3.7%的强化,在极端环境下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但代价,可能是加速苏婉的“消亡”。陈诺残存的意识还在她体内挣扎,这份共鸣,是在唤醒他,还是在彻底抹杀他?
“继续测试,将冲击控制在安全阈值以下。优先保障苏婉首席的意识稳定。”铁星沉声道。他不能为了增加一点成功率,就牺牲掉可能存在的、唤醒陈诺的最后希望。苏婉和小树,是“钥匙”,但更是“人”。
“明白。”暗影记录下指令,“‘归乡’序曲第一阶段准备,预计七十二小时后完成。届时,‘方舟’将具备短途规则跃迁能力,可抵达‘摇篮’外围。”
七十二小时。铁星深吸一口气。时间紧迫得让人窒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雾之下:我的知识就是真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雾之下:我的知识就是真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