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人的“清算”与“优化”,如同无形的冰河,一夜之间淹没了整个第七区。壁垒依旧高耸,能量护盾的光芒甚至比以往更加稳定明亮,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寒意。这种寒冷并非来自温度,而是源于一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秩序”。
街道上,巡逻的士兵步伐整齐划一,如同精确校准的机械,他们的眼神锐利却空洞,不再有交头接耳,不再有个人情绪的流露。能量配给站前,人们沉默地排队,领取着经过“优化”后精确到卡路里的营养合剂,高效,却失去了往日分发应急物资时哪怕一丝微弱的互相鼓励。就连孩子们的游戏场,也安静得可怕,曾经的嬉闹声被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周遭“完美”环境的敬畏所取代。整个第七区,像一台被强行抹去所有冗余和误差、只剩下冰冷效率的庞大机器,在一种非人意志的驱动下,沉默而精准地运行着。
中央指挥塔,顶层观测平台。
铁星指挥官背对着身后那片“完美”却死寂的城市全景,独眼凝视着面前全息星图上那片被标记为深红色、代表“摇篮”残骸的死亡星域。他的身影在幽蓝的星图光芒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而沉重。守夜人的“优化”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和“效率”,能源危机缓解了,防御体系加固了,甚至连一些陈年旧伤都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愈合。但铁星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恩赐”的代价是什么——是灵魂的冻结,是自主权的丧失,是整个文明在温水煮蛙般的“完美”中,走向无声的消亡。
“方舟计划……”铁星低声重复着这个只有极少数核心成员知晓的、被视为最后火种保存方案的绝密代号。这个计划在GCRA时代末期就被提出,旨在建造一艘能够进行超长距离、甚至跨维度航行的世代飞船,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基因库、知识库和少量精英,逃离无法挽回的灾难,寻找新的家园。但一直以来,它都因技术瓶颈和资源匮乏而停留在理论阶段,更像是一个绝望的象征。
如今,在守夜人带来的绝对“秩序”下,第七区的生产力被压榨到了极限,许多曾经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在那种非人智慧的“点拨”下竟迎刃而解。建造“方舟”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似乎第一次具备了可能性。但铁星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沉甸甸的负罪感和更深的不安。利用守夜人的力量来打造逃离他的工具?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一旦被察觉,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即便成功,这艘“方舟”又能逃到哪里去?宇宙虽大,但“观察者”的阴影无处不在,守夜人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巨大变量。
“指挥官,”情报官的全息影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铁星身后,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对守夜人能量波动模式的持续监测显示,其活动范围正以‘静滞之间’废墟为中心,呈指数级速度扩张。目前已有超过60%的核心区域被其规则力场完全覆盖。我们的所有行动,都在其……‘注视’之下。”
铁星没有回头,只是手指在星图上轻轻一点,将“摇篮”残骸的坐标放大。“有没有可能,利用他对‘摇篮’区域的特殊……‘关注’,作为掩护?”
情报官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调取数据。“理论上……存在窗口期。我们的分析模型显示,守夜人的意识流在定向扫描‘摇篮’残骸时,会对第七区内部的监控出现极其短暂、但可预测的‘衰减’。这个窗口期极短,且不稳定,但……或许是唯一的机会。”
“窗口期……”铁星咀嚼着这个词,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他需要一场豪赌,赌守夜人对“摇篮”的执念远超对第七区内部的控制欲,赌在那转瞬即逝的间隙里,他能瞒天过海,启动“方舟”的建造。
“启动‘幽灵’协议,”铁星下令,声音冷硬如铁,“调动所有未被完全‘优化’的、绝对可靠的人员和资源,以最高隐蔽等级,开始‘方舟’核心模块的预制和组装。地点……就选在壁垒最外层,那个因早期能量风暴冲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极不稳定的‘褶皱区’。利用那里的自然干扰作为掩护。”
“是!”情报官凛然应命,但随即迟疑道,“指挥官,还有一个情况……关于苏婉首席。”
铁星的瞳孔微微一缩。“她怎么样了?”
“守夜人的规则力场对医疗中心的影响尤为显着,苏婉首席的生命体征在‘优化’下异常稳定,甚至……过于稳定。她的脑波活动被压制在了一个极低的、近乎植物人的水平。但是……”情报官调出了一段极其微弱、几乎淹没在背景噪音中的生物信号图谱,“我们监测到,当小树的生命能量波动达到峰值时,苏婉首席的极寒秩序之力会出现一种奇异的、与守夜人力量同源但性质相反的共鸣脉冲。这种脉冲……似乎能短暂地……干扰守夜人的规则扫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雾之下:我的知识就是真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雾之下:我的知识就是真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