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捧着铜盘,黄绸覆盖其上,目光落在李骁腰间的皮匣时微微一顿。李震的声音从殿内传来,不疾不徐:“让他进来。”
李骁跨过门槛,靴底在青砖上留下轻微摩擦声。他将皮匣取下,双手呈递。李震未接,只抬手示意放在案前。烛火跳动了一下,映出他眉宇间一道浅痕。
“都招了?”李震问。
“全盘托出。”李骁站直身子,“王晏勾结平西王,买通禁军校尉,意图在祭天之日于玄武门制造混乱,点燃烽燧假报敌情。并州兵马届时南下,直逼潼阳。他们计划迎立九皇子,对外称‘清君侧’,实则另立新帝。”
李震缓缓打开皮匣,取出供状,逐页翻阅。纸张翻动声极轻,却压得整个御前书房沉静如渊。看完最后一行,他合上文书,搁于案角,目光转向角落阴影处:“戊先生,你怎么看?”
谋士戊从暗处走出,衣袍未响,脚步无声。他在地图前驻足,指尖轻点潼阳隘口:“若此时动手抓捕王晏,平西王必有所觉,提前起兵。边军未整,粮道尚紧,战端一开,百姓首遭其殃。”
李震点头:“所以不能急。”
“不如顺其势。”谋士戊声音低而稳,“他们要演戏,就让他们把戏唱全。我们只需改换台下之人——伏兵藏于险道,信使截于途中,等他们自以为万无一失时,一举收网。”
李震盯着地图良久,忽然起身,走到沙盘旁。他拿起一支红旗,插入并州通往潼阳的三处山谷:“五千精兵分三路埋伏,不得生火,不得喧哗,待敌军过半再动。”又取一面黑旗,按在玄武门内侧,“城防不动声色,那两名校尉继续当值,让他们觉得朝廷毫无防备。”
“可若有变?”李骁问。
“变不出局外。”谋士戊冷笑,“王晏自负老谋深算,最怕的不是强敌,而是被人看破心思。只要我们装作不知,他反而会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越是风平浪静,他越要动手。”
李震转身,看向李骁:“你明日去南郊巡视祭坛工地,带亲卫二十人,走马观花即可。让所有人都看见你不在意。”
“属下明白。”李骁颔首,“我会表现得像一切正常。”
“还有。”李震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符,交到他手中,“若遇异常盘查,出示此符,东华门至兵部衙署沿途关卡不得阻拦。但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一切以诱敌为主。”
李骁收下玉符,退出殿外。
书房重归寂静。谋士戊低声问:“真要放任王晏继续调动人手?”
“不然怎知他背后还藏着多少爪牙?”李震坐回案后,提笔蘸墨,在一张空白军令纸上写下几个名字,“赵德那边已查到洛阳铁商每月初七有车队出入,并州货单用《千字文》断句为号。这些线头不能断,要让它继续牵出更多人。”
他吹干墨迹,盖上私印,交给身旁侍从:“送去兵部右营,即刻调拨三队弓弩手,秘密替换潼阳北岭驻防。”
侍从领命而去。
谋士戊皱眉:“如此频繁调动,不怕打草惊蛇?”
“所以才要反着来。”李震淡淡道,“我已下令暂停所有非常规巡防,恢复旧制轮值。连玄武门夜间巡查也减为两班。外松内紧,才是最好的掩护。”
他顿了顿,目光微沉:“另外,启用‘暗部培养’三百亲卫,化作商旅、驿卒、樵夫,潜入城外二十里内所有驿站与营寨。凡有可疑信使往来,一律扣押,不得放行一人。”
“是否太过谨慎?”
“这不是谨慎。”李震低声道,“是逼他们自己走进陷阱。王晏以为他在布局,其实棋子早已被我们掌控。他每走一步,都是在替我们清理门户。”
谋士戊沉默片刻,忽而一笑:“陛下这一局,比当年夺青牛县时更险,也更稳。”
李震没有回应。他再次翻开供状,手指划过名单末尾那个“丙”字,轻轻摩挲了一下纸面。随即抽出一张新纸,提笔书写密令:
“令:锦衣卫封锁王太傅府外围三街,不准进出,不准传信,但不得惊动府中仆役。每日辰时、戌时各报一次动静,若有异动,即刻飞鸽传书。”
写毕,加盖虎符印信,封入蜡丸。
外间更鼓敲过三响。夜风拂过窗棂,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宽肩窄腰,纹丝不动。
谋士戊起身告退:“明日早朝,王晏必会试探。若他见您一如往常,便会认定计划可行。届时,才是真正收网之时。”
“去吧。”李震点头,“预案你拿回去细修,天亮前送一份抄本到我案上。”
门扉轻合,脚步远去。
李震独自坐在灯下,又取出乾坤万象匣,指尖轻触匣面。一道微光闪过,系统界面浮现眼前:
【历史修正值:+1270】
【可用权限:灵脉感知(Lv3)、机关图谱(Lv2)、天机推演(冷却中)】
【家族羁绊状态:全员稳固】
他默念指令:“调出‘暗部亲卫’部署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