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拂过府前石阶,李震仍立于门前,袖中诏书边缘已被指尖摩挲得微卷。街巷深处灯火未熄,远处仍有百姓低声呼喊“李公”,声音渐弱,却未断绝。他未回头,也未入府,只是将手按在腰侧空着的剑柄位置,那里本该有佩剑垂悬,如今只剩一片虚位。
赵德快步从侧巷转出,衣袍带起一阵微动。他走近低语:“人都到了。”
李震微微颔首,抬步踏上三阶,转身面对街口。四王使者已列于道旁,镇北王的青底虎旗在夜风中轻展,平西王密使立于暗处,帽檐压得极低,闽越使臣则捧着一卷布帛,神色谨慎。几名朝中大臣站在稍远处,目光游移,却不敢退走。
“诸位来得正好。”李震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每个人耳中,“方才自宫中归来,陛下已允北方六州自治之权。今日在此宣示,非为私利,只为北地能自安、自强、自立。”
他从袖中取出诏书,展开于掌心。赵德上前半步,执笔准备誊录。
“税三留七,军政自理,五年一核。”李震逐字念出,语调平稳,无喜无怒,“凡北方赋税,三成上缴朝廷,余者由地方统筹。修渠、筑城、养兵、赈灾,皆不必再请旨。”
话音落,街面一时寂静。镇北王使者当即出列,抱拳而拜:“幽州愿奉李公号令,自此政令一体,兵粮互通。”言罢,其身后随从将一面铜印置于案上,为归附之证。
闽越使臣亦趋前,躬身道:“南方战乱未息,商路断绝,若能重开北境通途,我闽越愿以盐铁换粮,共谋安定。”说罢,递上布帛,其上列有可运物资明细。
众人目光转向平西王使者。那人立在原地,许久未动。终于,他抬手掀去帽檐,露出一双深陷的眼。
“你拒王爵,却掌实权。”他缓缓道,“天下人争名,你取实。好手段。”
李震未动怒,只道:“手段不在巧拙,而在能否安民。你若不信,可看三年。”
使者沉默片刻,终是低头:“平西愿入联席,共议北方大事。”
赵德迅速将诏书内容抄录三份,分递三方。每一份皆加盖私印,作为凭证。几位朝臣见状,纷纷上前表态,或言愿助粮草,或称可调工匠北上,语气殷切,再无质疑。
李震收起原诏,正欲转身,忽见李瑶自府内疾步而出,手中握一玉简,表面浮现出细密文字,如水波流转。
“匣中提示,”她低声禀报,“‘情报分析’功能已解锁,可整合七日内各地动向,预判三日内的异常举动。方才系统自动捕捉到——”她顿了顿,看向人群,“礼部左侍郎昨夜密会三名旧党,商议联名上书,弹劾您‘专权僭越’。”
众人一震。
那几名原本站在边缘的大臣脸色骤变,其中一人下意识后退半步。
李震接过玉简,目光扫过其上文字,随即抬眼,望向那几人:“弹劾之事,尚未发生,但谋划已现。诸位可知,为何我能提前知晓?”
无人应答。
“非因耳目众多,而在信息归流。”他将玉简递还李瑶,“自此,凡北方境内,官员调动、军粮出入、商队往来,皆可实时汇总。若有异动,三日内必现端倪。你们大可试试,是否还能瞒得住。”
李瑶将玉简收入袖中,指尖轻抚表面,一道微光隐没。她低声补充:“系统已与北境十三处暗桩连线,每日自动更新数据,无需人工传递。”
平西王使者眼神微动,终于低声道:“难怪你敢放权于民。原来,掌控早已不在刀兵,而在无形。”
李震未接话,只转身面向府门,朗声道:“即日起,设立‘北方政务联席会’。四王各派两名代表,朝廷亲信大臣三人,李氏三人,共议赋税、防务、屯田、商路诸事。每月初一议事,决策当场公示。”
他又道:“三年内,北方所有盟属领地,商税减半,官道修通至州府,每州设义仓一座,备荒年之需。军械由千机坊统一供给,伤病由药灵堂优先救治。”
镇北王使者当即应诺:“若真能如此,百姓必感念李公之德。”
“非感念我。”李震纠正,“是感念秩序得以重建。你们与我,皆为此中一环。”
话毕,他抬手示意散去。众人陆续退离,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赵德留下整理文书,李瑶则快步回府,着手建立情报归档体系。
李震仍立于阶上,未动。
夜更深,街灯渐稀。远处传来打更声,两下,悠长而平静。
片刻后,李瑶再次出府,手中多了一册薄册,封皮无字,质地似革非革,触手温润。
“这是?”他问。
“匣中新出的‘政务推演簿’。”她答,“可录入各地现状,模拟政令推行后果。比如减免商税,系统预判三年内商旅增长四成,但州县税吏需增派两百人。”
李震接过,翻开第一页,纸上字迹缓缓浮现,如同有人在背后书写。
“还能预判人心?”他问。
“不能。”李瑶摇头,“但能分析过往行为模式。比如某位官员曾三次拖延粮款发放,系统会标记其执行风险为‘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