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雪泥,发出沉闷的响声。李震勒马停在户部衙门前,抬手按了按袖中那封隐字信笺,纸角已被体温烘得微软。他翻身下马,曹德海的马车紧随其后,在朱门前缓缓停下。
门吏见是李震与东厂监查使同至,神色一紧,忙上前迎候。李震未多言,只将皇帝亲授的铜令递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查三月内北地贡纸发放明细,陛下亲令,不得延误。”
门吏双手接过铜令,低头查看印文,额角渗出细汗。他转身入内,片刻后捧出一本厚册,纸页泛黄,边角磨损,显是常翻之物。李震接过,翻至“三月十七日”条目,指尖停在一行墨字上:“王晏府领北地松烟纸五十刀,火漆封验。”
曹德海凑近看了一眼,眉峰微动。他低声问:“可有签收凭证?”
“有。”门吏急忙取出一张副单,盖有王晏府私印,笔迹与密信封口处火漆印痕一致。
李震合上册子,转向曹德海:“纸源已定,下一步去工部墨坊。”
工部墨坊在城西,隶属少府监。坊内炉火未熄,匠人正熬制新墨。李震报了来意,主事官员面露迟疑,称此类记录需报请尚书批复,三日后方可调阅。
曹德海冷声道:“皇帝命我二人共查此案,你敢阻挠?”
那官员额头冒汗,终不敢再推,命人取来墨料登记簿。李震翻至三月条目,逐行扫过,目光落在“王晏府采特制墨二十斤,含朱砂三成,用于私文誊录”一句上。
他合上簿册,递予曹德海:“墨也对上了。”
曹德海盯着那行字,沉默片刻,忽道:“证据已齐,为何不即刻上报?王晏通敌,罪证确凿,当夜围府,人赃并获。”
李震摇头:“纸可流出,墨可借用。若无亲笔信件、无联络人证,仅凭物料相符便拿人,士族必群起而攻,反指我构陷重臣。朝局一乱,得益者非你我。”
“那你欲如何?”
“设局。”李震低声道,“再仿一封密信,内容为王晏约边将三日后夜会城外废驿,投于东厂耳目必经之路。他若动,便是自露马脚;若不动,我们也有退路。”
曹德海眉头紧锁,手指在刀柄上轻轻摩挲。他盯着李震,似要看出其肺腑:“你不怕他识破?不怕这是圈套?”
“若他不识破,说明其心虚;若识破,说明他早有防备,更该警惕。”李震目光沉定,“我们现在要的,不是抓人,是让他动。”
曹德海久久不语。街外风卷残雪,扑上窗棂。良久,他缓缓点头:“好。我陪你走这一步。”
两人出坊,天色已暗。李震未回驿馆,而是遣人送信至李瑶藏身处,密令重仿密信,内容如前所议,投递路径须经东厂巡线必经之茶肆与更铺。
曹德海登上马车前,忽道:“你早有准备。”
李震未否认:“有些棋子,得提前布下。”
马车驶离,李震立于街口,风灌进衣领。他抬手握了握袖中乾坤万象匣的虚影,精神力悄然消耗一丝,天机推演短暂开启。画面闪回三日前王晏府夜宴——七道身影围坐,其中一人袖口露出半截军令,纹路似为北境边军制式。
他闭眼,推演终止。
此时,一名灰衣人影自暗巷闪出,低声道:“李毅传讯。”
李震接过密报,展开仅看一行,眼神骤冷。纸上写道:“王晏门客三日出入北门驿馆,与自称‘幽州参军’者密谈,言语涉及‘三仓布防’与‘粮道改线’。”
他问:“可查清那人身份?”
“未明。李毅已派双线跟踪,一近一远,未惊动对方。但……”灰衣人顿了顿,“那人腰间佩刀为边军制式,刀柄刻有‘镇北营’三字,非民间可有。”
李震沉默片刻,下令:“命李毅继续盯,不得现身。另传李骁,调五百精兵入京郊十里坡待命,不得举旗,不得燃火,未得号令,不得轻动。”
灰衣人领命而去。
李震返身登马,直奔驿馆。案上已铺开北境舆图,三仓位置以朱笔圈出,粮道红线被数道虚线截断。他指尖点在废驿位置,正是密信所约之地。
夜深,驿馆外风雪再起。
曹德海派人送来回执——东厂巡更已在茶肆“无意”拾得密信,内容与李震所述一致,已呈报赵德海案头。王晏尚未有动作,但其府中亲卫已加岗,夜巡频次翻倍。
李震站在窗前,望着宫城方向。灯火昏黄,映在雪地上,碎成一片斑驳。
他取出乾坤万象匣,启动灵脉操控,感知京城龙脉流向。气运如河,士族府邸连成暗线,隐隐有汇聚之势。而北方龙脉节点,仍有微弱封堵痕迹,未完全修复。
他收回感知,提笔在纸上写下三行字:
一、王晏府纸墨确凿,动机成立。
二、边将异动未明,军事风险上升。
三、设局已布,静待其动。
笔尖停在最后一字,墨滴坠下,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
他吹干墨迹,将纸收入暗格。
此时,窗外传来轻微响动。一名暗哨翻墙而入,跪地禀报:“北门驿馆,那‘幽州参军’今夜离馆,未走正门,由后巷出,乘黑轿而去。方向……宫城西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