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上的商字旗尚未完全展开,风自北来,将旗面一角猛地扯起,犁、秤、舟、车四象在布面上剧烈晃动。李震立于高台边缘,目光未落于旗,而是越过城墙,投向三州交汇处的官道。那里已有数队商旅集结,货箱堆叠如山,炮车铁轮深陷土中。李瑶立于案前,手中玉简微光流转,正将“互市盟约”条款逐条录入。
“第一支货队明日启程。”她抬眼,“若青牛县不开关放行,商路便卡在咽喉。”
李骁握枪的手一紧,枪杆顿地:“一纸盟约,不如铁骑破关。我率轻营连夜突入,夺了县衙,看谁敢拦。”
“夺得了衙门,夺不了民心。”李瑶未看他,指尖划过玉简,“青牛县令三年未换,背后牵连洛阳三族。你今日破门,明日御史便至,朝廷一道诏书,我们所有商策皆成‘僭越’。”
李毅立于门侧,手按刀柄,声音低沉:“若不动武,便只能从内拆骨。查他贪腐,挖他账目,等他自己站不稳。”
李震终于转身,步下高台。他走到沙盘前,指尖点在青牛县城位置:“三州互市,七成货道经此。我们卖农具、茶引、布匹,靠的是畅通。可若县令一纸令下,说‘疫病未清,禁行商旅’,百姓信谁?信他,还是信我们?”
众人默然。
“所以,不能只靠商路。”他声音平稳,“要靠权。靠能定规矩的权。”
李骁皱眉:“你是说,要取他县令之位?”
“不是取。”李震摇头,“是让他自己跌下来。我们不争官位,只问治事。谁能让百姓有粮吃、有病医、有冤申,谁才配掌县政。”
李瑶目光微动:“你是想,以实政逼虚权?”
“正是。”李震点头,“先查他赈粮账目。去年大旱,朝廷拨银三千两,青牛报灾民八百户。可据宁远流民口供,实际逃荒者逾两千。多报灾,为贪银;少报户,为省粮。这笔账,一定有问题。”
李瑶立即调出数据,指尖在玉简上疾点。片刻后,她眉峰一凝:“青牛上报粮损三成,历年平均为一成二。三年累计,虚报耗粮近万石。若按市价折算,约合白银四千余两。”
“还不够。”李毅低声道,“账面可做假,但银子去向难掩。若他真贪,必有外账,或藏于士族名下,或流入私仓。”
“你去查。”李震看向他,“带两个信得过的账房,伪装成盐商雇员,混进县府外围吏员圈。重点盯三件事:赈银出库记录、仓吏轮值名册、与邻县的‘灾情通禀’文书。”
李毅颔首,转身欲走。
“慢。”李瑶忽道,“若他察觉有人查账,提前毁契灭口,我们便再无证据。”
“那就让他觉得,没人想动他。”李震淡淡道,“我们不查县令,只查制度。瑶儿,拟一份《财政清查草案》,列出‘账目公开、粮仓轮检、灾报实名’三条,明日便在宁远试行。让百姓知道,账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李瑶会意:“一来立信,二来设标。等青牛百姓见了宁远的明账,自然会问:为何我们县的粮银从不公示?”
“对。”李震点头,“民心一旦起疑,便是裂隙。”
李骁仍持枪而立,眉头未展:“可若他干脆不理,继续压着商路呢?”
“那就让他压不住。”李震目光转向苏婉,“婉娘,你昨日提的医学院,可有眉目?”
苏婉自案后起身,手中捧着一册手写医案:“我已整理出‘活命汤’的煎制标准,另编了《基础诊疗十法》,专教百姓辨症、消毒、止血。若能在青牛设医馆,派十名医徒常驻,三年内可培训百名乡医。”
“好。”李震道,“你明日便带人去青牛,在城南设义诊棚,免费施药。只做一件事:登记病患,公示用药,每旬贴出‘救治名录’。让百姓亲眼看见,谁在救人,谁在扣药。”
李骁冷笑:“他若派差役驱赶呢?”
“驱赶一次,我们贴十张告示。”苏婉语气平静,“写明‘青牛县令禁医,宁远李氏代治’。百姓记不住政令,但记得住谁给了他们药。”
李瑶补充:“我可同步放出消息,说宁远将向青牛低价供药,前提是‘县政透明’。百姓若想长久得药,就得自己去问县令:为何不与宁远签互市约?为何不查贪腐账?”
李震缓缓踱步至堂中,环视众人:“骁儿要兵,瑶儿要财,婉娘要医。其实,我们争的不是哪一条路,而是谁来定这个县的规矩。兵可守城,财可通货,医可聚心。三者合一,才是新政。”
他停顿片刻,从袖中取出一纸文书,铺于案上:“我已拟好《青牛施政七条》初稿。第一条:县账三日一公示,百姓可查;第二条:灾报须附民户联署;第三条:田赋按实亩计收,禁隐户;第四条:设公学,五岁以上孩童皆可入学;第五条:立医馆,医官由百姓推选;第六条:商税明码,不得私加;第七条:县令若三度被百姓联名质疑,须自请监察。”
堂内一时寂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