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匣尚未合盖,红粉自裂口滑落,李毅指尖一挑,将陶管倒转,粉末尽数收入一只密封瓷瓶。他未封口,只将瓶身置于灯下细察,色泽如旧,无光无味,与寻常朱砂无异。但瓶底映出的影子略显浑浊,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缠住了。
李震立于案前,目光落在瓷瓶上,片刻后抬手,将瓶推至中央。桌上摊着三份文书:一份是平西王致北蛮的“密信”草稿,笔迹仿得极真,连印泥压痕都与缴获的公文一致;一份是流言传抄的底本,写着“李氏暗结铁木真,共谋幽并”;最后一份,是李瑶刚呈上的行军推演图,红线蜿蜒,直指平西王北境铁矿。
“他们用毒,是想让我们自乱阵脚。”李震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室内所有杂音,“可若我们将这毒,炼成饵呢?”
李瑶坐在侧席,手中握着一支炭笔,正将情报网回报的北蛮动向标注在舆图上。她未抬头,只道:“北蛮近月频繁调动骑兵,铁木真在雁脊坡增派巡哨,显然对平西王已有戒心。只要证据够真,他必出兵。”
“证据再真,也需送得进去。”李骁立于沙盘旁,手指轻点北境关隘,“他们不信任我们,若由我军送出,反成笑柄。”
李毅将瓷瓶收起,从袖中取出一枚蜡丸,表面沾着些许泥土,像是刚从地下挖出。“三日前,我命人在雁脊坡埋下此物,位置在北蛮巡逻必经之路的石缝下。只要他们发现,便会以为是平西王传递消息的旧法。”
李瑶点头:“响箭射入,蜡丸出土,双线并行,真假难辨。”
李震不再多言,只抬手一划,示意依计行事。
当夜,李毅亲率七名死士出城,绕行二十里,潜至雁脊坡南麓。月隐云后,山风穿谷,七人伏于乱石之间,静候北蛮巡队。子时三刻,马蹄声由远及近,三队轻骑列阵而过,火把映照岩壁,忽有一骑停步,俯身拾起石缝中半露的蜡丸。
李毅未动,只等其走远,才下令点燃响箭。三支箭矢破空而起,箭尾绑着密信,落于北蛮主营外的雪地上。信上印鉴清晰,内容直指平西王愿以幽州为饵,引北蛮南下,共击李氏,事成后并州归铁木真所有。
与此同时,宁远城内,数十名细作悄然散入市井。茶楼酒肆,驿站码头,皆有声音低语:“李氏与北蛮早有勾结,只等春雪化尽,便南北夹击,平西王首当其冲。”
消息如风,三日内传至并州。
平西王接到边将急报时,正在校场点兵。他拆开密信,见印信无误,字迹熟悉,脸色骤变。再闻北蛮使者已在边境怒斥“背盟”,更是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调幽州守军两万,雁门关增防五千,北境全线戒备。
“李氏竟敢勾结外敌!”他将信拍于案上,手指发颤,“他们想让我腹背受敌?”
幕僚低声劝道:“王爷,此信来路不明,恐是离间之计。”
“离间?”平西王冷笑,“铁木真已派使者下战书,岂是空言?若我不防,他真打过来,谁来替我守这北门?”
他不再犹豫,连发三道军令,命主力北调,同时派快马传书铁木真,欲澄清误会。然使者未出境,便被北蛮巡骑截杀,首级悬于营门。
铁木真立于高台,望着南面城池,手中握着那封“密信”,眼中怒火如焚。他早疑平西王反复无常,今见书信、印鉴、蜡丸、响箭,环环相扣,不由不信。当即召集诸将,下令整军,三日后南下讨伐“背盟之贼”。
宁远城中,李瑶收到情报,立即呈报李震。
“幽州军已动,三万边军北调,雁门关守将换防。”她将情报摊开,指尖点在舆图上,“铁矿守军减至五千,粮草调度混乱,正是时机。”
李震凝视沙盘,良久,抬手一指:“骁儿,你走黑水峪。”
李骁早已披甲在侧,闻言抱拳:“儿臣即刻出发。”
“不可强攻。”李震补充,“你只带五千轻骑,绕道废弃古道,避开关卡耳目。李毅的人已在矿中,会焚其粮仓,乱其军心。你趁乱入矿,控制矿口,夺其车队,但不可久留。”
“明白。”李骁转身欲行。
“还有一事。”李震从案下取出一只铁匣,交予李毅,“这是最后一批净化纸,你带去矿场,交给王芳的人。若矿中工匠识字,便让他们抄录《千金方》新本。我们毁不了他们的毒,但能留下干净的字。”
李毅接过铁匣,沉重点头。
三更天,李骁率军出城,马蹄裹布,悄然北行。黑水峪地势险峻,古道荒废多年,杂草掩路,岩石嶙峋。五千骑兵分作三队,鱼贯而入,行至中途,忽有细作快马回报:铁矿守将昨夜接到调令,命其抽调两千人增援北境,今日清晨已启程。
李骁立即下令加速。
与此同时,铁矿内,一名厨役正往灶中添柴。火光映照其袖口,一道暗纹隐约可见——是李毅早年设下的“暗部”标记。他趁无人注意,将一包油纸藏入柴堆,随后悄然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