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会议的余温还未散尽,廷和便赶回铸造车间。此时的仲明正坐在办公室里。自从上次画完齿轮图,他便索性将绘图板搬了过来,宽大的木桌正好铺开图纸。齿轮木箱的尺寸早已在他脑子里盘桓了无数遍——那些定做的木箱长0.6米、宽0.15米、高0.15米,每个细节都像刻在心上。笔在纸上沙沙游走,货架的横梁、竖柱、层板位置很快便清晰起来,不过半个钟头,几张带着墨香的图纸就铺满了桌面。
“走,去成品库看看。”仲明拿起图纸,招呼上仲昆和金生。成品库的张师傅正拿着扫帚清扫墙角的灰尘,见三人进来,忙放下工具迎上来。四人围在空地上,指着图纸一合计,张师傅用粗糙的手指敲了敲图纸上的角钢型号:
“5号角钢够结实了,承重绝对没问题。”
他蹲在地上估算了半天支数,又在本子上画了几个算式,抬头对金生说:“你带个徒工,去供销社把料拉回来。”
成品库的卫生已初见成效,墙角的蛛网被扫净,只是墙面还泛着潮气,
仲明打开所有窗户,穿堂风顿时涌了进来。“图纸上的尺寸都标清了,”他把图纸递给张师傅,“货架层高、间距都按木箱大小算好的。”交代完这些,他便转身回了铸造车间,而仲昆、张师傅和那名徒工已拿起粉笔,蹲在地上勾勒货架的样板,白色的粉线在水泥地上蜿蜒,很快就将每个货架的位置清晰地标了出来。
这成品库共有三间,每间6米长、5米宽,方方正正的像三个并排的大盒子。仲明早算过,三间能放下20个0.6米宽、3米长的货架——一米以下分三层,正好码放1200箱齿轮,齿轮算下来足足有个;一米以上的三层则专门放空箱,能容下1200个,这样新齿轮的存放就再不会乱了套。隔壁的材料库是两间,仲明在图纸上规划了中心一排背靠背的架子,用12号槽钢焊接,专门用来放圆铁,省得再像从前那样堆在地上占地方。
张师傅捧着图纸反复核算,眉头微微皱着:“这么些活儿,我和徒工俩怕是得干上一周。”仲昆在一旁帮着量尺寸,闻言直起身:“张师傅,您尽量抓紧。我爹原先估的三天,哪想到要做这么多货架,仲明回去准会跟他说清楚的。”
话音刚落没多久,院子里就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声响。金生拉着角钢回来了,车还没停稳就嚷道:“供销社的角钢不够,就13支,我全拉回来了!张师傅先用着,下午我去城里金属公司,把剩下的角钢、槽钢都拉回来。对了,要不要捎点铁棒?”
仲昆想了想:“我去问问我爹。不如再拉两吨铁棒,正好凑满一车。”
他转身往铸造车间走,远远就看见父亲在小仓库里忙活。廷和正站在天平秤前,小心翼翼地称着贵金属,天平两端的砝码轻轻晃动,他眼神专注,连仲昆进门都没察觉。
“爹,有事儿跟您说。”仲昆轻手轻脚地走近。
廷和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带着询问:
“怎么了?”“金生下午进城拉材料,车没装满,能再装两吨铁棒,您看行吗?”
廷和放下手里的砝码:“捎两吨吧,你跟他一起去,金属公司你熟门熟路。”
仲昆应着,转身去找金生。院子里,拖拉机已经发动起来,他把自行车搬到车上,拍了拍车斗:“买完材料我今晚不回厂里了,骑车回家看看。”金生笑着踩下油门,拖拉机冒着黑烟驶出院子,车轮碾过石子路,把午后的阳光都搅得摇晃起来。
廷和站在齿轮厂铁门前,望着扬起的尘土愣了片刻,才转身往车间走。车间的磅秤还在微微晃动,称完最后一批铁棒已是近正午。阳光透过厂房顶部的破玻璃,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斑。中频炉的轰鸣声有节奏地起伏着,廷和掐指算了算:上午开2炉,下午加2炉,刚好够一百二十个齿坯;废品率控制在3%以内的话,每天100个的定额就稳了。
他从中频炉往精密铸造车间走,远远就看见小白正弓着腰,往蜡模里注射石蜡。乳白色的蜡液在模具里慢慢充盈,映得小白鼻尖上的汗珠亮晶晶的。听见脚步声,小白直起身,手里还攥着注射枪:
“师傅,有新任务了?”
廷和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指了指旁边两个正打磨砂型的年轻人:
“看这俩徒弟,现在能顶事了?”
小白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早出徒了!现在我们四个,一天一二百个砂型跟玩似的。”
“那要是抽走一个人呢?”廷和慢悠悠地问,“120个砂型能保住不?”
小白的脸腾地红了,才发觉自己把话说满了。他挠挠头,望着码得整整齐齐的砂型模具,咬咬牙道:“行,加点班呗。”
廷和这才正经起来:“跟你说正事。中频炉那边现在缺人盯岗。仲明要管厂里的大小事,永明是拖拉机厂借调来的,顶不了岗。我还得忙着齿轮钢试验,这边配料也离不了人。想把小孙调过去,他干过中频炉,机灵得很。怕你舍不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