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时期:2000年代的音乐产业化与偶像化
进入21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音乐从过去单纯的文化产品,逐渐走向了产业化与偶像化的轨道。
唱片工业、演唱会、电视节目与广告代言相互联动,音乐人不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者,而是被打造为明星与偶像。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本身的风格多样化,也体现在整个产业链条的完整化。
首先是流行歌坛的繁荣。这一时期,港台歌手继续在大陆保持强大的影响力,周结伦、王利宏、蔡一林等人几乎占据了整个00年代的主流。
周结伦以其独特的“周氏风格”横空出世,把R&B、Hip-hop、Rap与中国传统元素结合,形成了全新的音乐语言。
王利宏不仅唱功出众,还兼具创作与编曲能力,他提出的“chinked-out”理念,尝试把华人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融合。
蔡一林则以舞曲与偶像化形象俘获大批年轻歌迷,成为名副其实的“流行天后”。这些歌手不仅影响了大陆音乐审美,也直接改变了创作风格,带动了更多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与潮流化的表达。
与此同时,摇滚与独立音乐也逐渐走向主流。九十年代摇滚的叛逆姿态,到了新世纪逐渐收敛为更细腻的情感表达。
朴术、许魏、汪丰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朴术的《那些花儿》与《平凡之路》,唱出了都市人群的孤独与坚韧。
许魏延续了温暖而哲思的风格,《蓝莲花》《旅行》成为无数人心灵的寄托。
汪丰则以充满力量的歌声和现实主义的歌词逐渐进入主流,成为舞台上的摇滚符号。
但如果要说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现象,毫无疑问是选秀歌手与网络歌曲的崛起。
2005年的《超级女声》可以说是一场划时代的事件。
李与春、周比畅、张亮颖等一批素人通过电视选秀一夜成名,不仅开启了中国偶像产业的先河,也改变了观众与歌手之间的关系。
观众第一次能够通过投票、短信参与到偶像的成长之中,这种“全民参与感”让音乐不再是少数人操控的产品,而成为全民娱乐的热点。
选秀歌手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大部分专业歌手,李与春更是成为流行文化的符号人物,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追求个性与自我表达的精神。
与此同时,网络歌曲也在这一时期悄然兴起。尽管它们在专业音乐圈常常被批评为“俗”“土”,但其传播力与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像《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种旋律简单、歌词直白的歌曲,借助网络的扩散迅速走红,成为街头巷尾人人会唱的“神曲”。还有刀浪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以质朴的旋律和沧桑的嗓音打动了无数人,虽然在专业乐评界争议不断,但在大众层面却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
这些网络歌曲的走红,实际上标志着音乐传播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不再依赖唱片公司和电视台的推送,而是通过网络和民间口口相传形成热潮。
需要强调的是,2000年代的网络环境还远没有以后发达。根据中国文明网和西南某省司法厅的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计算机拥有量为3800万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调查表明,中国城市居民家用电脑的拥有比例仅为8.3%,数量约915万台。
下一个时期就是互联网时代了,目前王轩还管不着,毕竟这会儿手机跟板砖也没啥太大区别。
了解完目前内地音乐发展现状,王轩的音乐发展路线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走结伦的路让结伦改道。当然王轩是没法让结伦活在自己阴影里的,毕竟王轩穿的太晚,成不了夏洛。
不知不觉王轩都已经穿越三个多月了,和高媛媛分开也一个多月了。现在的王轩有外债七百多万,一座四合院和一个空壳唱片公司。
十一月的京城已经大降温了,几个月前还能在大街上看到白花花的大长腿。这会儿都是包的严严实实,属实不美不美。
王轩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第一张专辑应该抄什么歌,首先是得确定专辑的主题,按照王轩这个年纪最好的就是励志类和情歌类。另外还得加入两首中国风,这就是延续《江南》同类型的中国风。
这就得有选择的抄了。首先肯定是先抄小日子的歌。特别是汉化后大火了的,趁着这会儿还没出现都给你抄了,尤其是《最初的梦想》这首歌,太适合现在的王轩了,先占个坑,截断弯弯婊里婊气的歌手范韦琪红的机会。
励志五首,情歌五首,外加两首中国风。
第一首就选《最初的梦想》,翻唱自中岛美雪的《骑在银龙的背上》。
该歌收录于2003 年7月23 日发行的《银の龙の背に乗って》专辑中,是柴崎幸及吉冈秀隆主演的日剧《五岛医生诊疗所》第一、二部的主题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娱从02驻唱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