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看着眼前一张张或激动、或疑虑、或沉默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这是他创业以来,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带领公司奋力前行时,身后并非铁板一块,步调一致。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必然会孵化出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思维路径和不同的风险偏好。过去的成功和高速增长,可以暂时掩盖和压制这些内在的分歧,但当公司面临涉及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抉择时,这些深层次的裂痕便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并且如此难以弥合。
最终,会议进入了冰冷的投票表决环节。由于港资方的坚决反对,以及王钦未能完全说服其他几位持中立偏保守态度的中方高管,关于大幅增加互联网预算和拆分成立独立子公司的提案,以微弱的劣势被否决了。董事会最终只达成一项折中决议:“网络信息部”维持现有编制和极小额的预算,定位依然是“进行互联网技术的跟踪和研究”,不得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扩张。
王钦虽然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拥有日常经营的最高决策权,但这次董事会的挫败,无疑使他的战略权威受到了明显的挑战,他全力推动的互联网战略在核心决策层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推进的步伐被迫放缓。
会议结束后,众人默默离场,王钦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仿佛也将他内心的困惑与沉重切割开来。他站在窗前,望着楼下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心情异常沉重。他知道,今天的这场争论,没有真正的赢家。公司的战略方向出现了犹豫和摇摆,这种内部的分裂和战略上的迟疑,往往比任何外部竞争对手的进攻都更加危险,更具破坏性。
难道就这样放弃对互联网的布局,眼睁睁看着好不容易点燃的星火就此熄灭?他绝不甘心。多年的商业直觉和对技术趋势的洞察都在告诉他,这条路是对的,必须走下去。
必须想办法破局。眼前的路径似乎只剩下两条:要么,用更长时间、更多事实和数据,慢慢地去说服、去转化董事会里的反对者;要么……想办法绕开当前的体制障碍。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萌生、盘旋: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个人资金,或者秘密寻找志同道合的外部天使投资人,先小规模地在华创体系之外,孵化一个纯粹的互联网项目?像一个特遣队,轻装上阵,去探索、去试错,等到做出成绩,用事实来证明其价值,再反过来推动母公司的战略转型。
这个想法无疑风险极大,不仅在商业上充满不确定性,更涉及到复杂的商业伦理、潜在的关联交易和利益冲突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和内部分裂。但是,面对僵局,他似乎一时间也找不到更稳妥、更高效的选择了。
裂痕已经出现,弥补它需要时间、耐心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然而,互联网的世界一日千里,市场从不等人。王钦深吸一口气,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也无比艰难。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