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货币的缺陷,实则是建国初第一代君王就给后代挖了个大坑!
隆武的货币铸造,发行,回收都有一系列的朝廷律法监管,按理说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毕竟过去百多年一直沿用至今,无论从上到下,其实都是按照这一套方式从未变更过。
但问题也随之来了,开国初铸造的铜钱份量足够,以至于市面上流通初代钱币,目前甚至能达到一换二的境况。
第二点,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经济体系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朝堂上过去也不是没有明眼人上书提醒,但不知过去的皇帝出于什么原因给压制了下来。
其次,铸造机构的混乱;说起这个事情,庄峤还专门去制政堂的藏书楼参阅了很多档案;现在隆武每个州都有铸造机构宝泉局,但搞笑的是,每个州铸造的铜钱竟然相互间还大为不同。
举个例子,按照朝廷律法隆武的小钱里,至少应该是铜五以上,可是海州可以做到铜五,但是北靖州做到铜四都难,当然,造成这个原因的因素很多;海州富庶,加上有海外铜矿流入,铸造钱币自然足额;但北靖州实际需求更大,自身又没有铜矿,自然铸造就简陋得多。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现象,同一个朝廷铸造的小钱,居然会出现价差;商人百姓更喜欢海州钱永州钱,再不济也是平洲钱等,少有商人喜欢西州钱和北靖州铜钱的。
这也是董川他们为何不远千里每年都要背负巨大税额的情况下,组织商队南下走商的根本原因。
朝廷铸币混乱,实际上还有更多的隐患;例如东海国每年跟隆武的贸易,都是将优质钱吸收回自己国内,造成隆武自身优质钱大量流失,而铜钱偏偏又关系普通百姓的财富累积,实际上造成了财富流失。
这也成了东海国每年从隆武吸血的过程,毕竟论及渔盐之利,隆武的便利还是没有东海国更大,但东海国缺乏铜铁,所以每年都需要从隆武吸取就显得至关重要。
说起来,隆武四邻都是在使用武钱(隆武铜钱),而隆武朝自身却没有得到多大利益,庄峤觉得这真是有些悲哀之事。
现今的情况下,隆武的铜矿开采又是逐年枯竭下,大量铜钱还要外流,造成钱荒之事发生,这才有了钱票诞生之事。
庄峤在书房里琢磨了几天,又找到了郑林,在他的推荐下,才知道自己手下竟然还有一个精通金融财事的家伙,这人叫王伦,潭州嘉安府人士,也是屡试不中的府考人才,结果心灰意冷下偏生遇到了国公府招贤,这才阴差阳错进了郑林的班底里。
王伦三十临近,面相清瘦身形高杆,眼睛却是很有神气那种,此刻在书房内,侃侃而谈自己见解,很是让庄峤感到惊讶。
“公爷方才所论,收回各州铸币权之事,在下认为有些不妥。”王伦捻须叹然道,“首先,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各州布政司,估计都会反对,这会让公爷与各级主官都形成对立;即便公爷说服了太后下诏令强自执行,相信各州依旧会阴奉阳违,而后更会将钱荒根源之事全部甩锅给公爷啊!”
庄峤事前也是想到了这一条,毕竟铸币可是每个州布政司的小金库收入,火耗资费不菲,每年都可以补贴各个布政司的福利,自己这一搞等于断人财路,自然会引得群起攻之。
“那依你之策,该如何改变收拢?”庄峤有些兴趣了,他相信郑林的眼光,绝对不会找一个夸夸其谈之人来任事。
“属下看过了公爷的国债之策后,大受震撼,公爷此举为天纵之才。”王伦拱拱手恭维一下庄峤后,继续道,“其实属下也是在公爷之策上备受启发的。”
“属下认为,如若贸然收回各个州的铸币权不妥,那就另起炉灶,以朝廷中央铸币发行新币种,以新币推动旧币置换,只等时机成熟后,民间上下都认同新币之时,彻底让旧币铜钱铸造之事作古。”
王伦这个家伙很牛逼啊,这一招釜底抽薪下,必然会让以后各个州失去铸造新币种的先天条件,到时候只有中央财政统一下铸造,他们自然就没办法铸币了!
庄峤也有些疑惑,“如你所言,新币种当以何为载体?又如何让民众接受?”
“这还是托福于公爷你的构想啊!”王伦笑咪|咪地解释道,“属下以为,使用朝廷的黄金白银作为铸新币的载体资本,铸造多少底存多少,自然不怕各种挤兑之事,定期公布黄金白银货值存量,也能让民众安心!只等天下已经习惯新币种,更换到了一定程度再下令收回时,自然阻力更小!”
好家伙,这不就是金银本位货币发行嘛!?这家伙只是看了自己的国债奏折方案后,就能折腾出一套新币发行的方式,确实够资本被郑林引荐出来了。
看样子,隆武民间高人还是不少啊,朝廷取仕确实有失偏颇,以至于有才之士也有很多明珠蒙尘了!
“很好,王伦,本公就任命你为国公府副长史,专职管辖财税整理之事,你将此构想再度完备集思广益后,写成条陈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孤乡1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孤乡1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