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役的余波,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江湖上漾开了层层涟漪。
“峨眉赵康”这个名字,不再是局限于峨眉山下的小小俗家弟子代号。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拍着醒木,将他夜闯万户府、火烧粮仓的事迹说得神乎其神,添油加醋间,他成了“剑出如龙、指裂金石”的少年奇侠,连带着峨眉派的声望,也水涨船高。
赵康对此却没什么实感。他依旧住在外门弟子的木屋,每日清晨去舍身崖吸纳紫气,白日里或是在竹林练剑,或是去藏经阁翻书,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只是做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变化是悄然发生的。
去藏经阁时,老道人不再板着脸,偶尔会主动递给他几本封存的孤本,淡淡一句“这几本对你或许有用”;静玄师太指点剑法时,语气也温和了许多,甚至会将自己珍藏的《峨眉剑理补遗》借给他参详;连素来眼高于顶的内门弟子,见了他也会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赵师兄”,再无之前的轻视。
最明显的是灭绝师太的态度。
这日午后,赵康被召到三清殿,殿内除了灭绝,还有几位须发皆白的长老,显然是有要事商议。
“赵康,”灭绝师太开门见山,将一份卷宗推到他面前,“武当宋大侠传来消息,元廷的十万大军已在襄阳集结,主帅是扩廓帖木儿,此人素有‘常胜将军’之称,麾下高手如云,你怎么看?”
赵康拿起卷宗,快速浏览。上面详细记载了元军的兵力部署、将领名单,甚至还有几位西域奇人的画像——显然是武当和峨眉的细作冒死传回的情报。
“扩廓帖木儿用兵狠辣,却也谨慎,”赵康沉吟道,“他屯兵襄阳,未必会立刻进攻武当或峨眉,恐怕是想先扫清周边的抗元势力,孤立我们。”
一位白须长老抚着胡须,点头道:“赵师侄说得有理。前几日收到消息,南阳的抗元义军已被他剿灭,手段极为残酷。”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另一位长老问道,“若是坐以待毙,迟早会被他各个击破。”
赵康放下卷宗:“主动出击,胜算不大。不如收缩防线,加固武当和峨眉的防御,同时联络其他抗元门派,形成掎角之势。扩廓帖木儿虽强,却也不敢同时与天下武林为敌。”
灭绝师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与我所想不谋而合。只是联络各派之事,需得有得力之人前往。”她的目光落在赵康身上,“江湖上如今都知你赵康之名,由你出面,最为合适。”
赵康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灭绝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
“师太,弟子只是外门弟子……”
“身份不重要,能力才重要。”灭绝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你若能完成此事,回来后,我便升你为内门弟子,传你峨眉镇派心法《九阴真经》残篇。”
殿内的长老们都露出惊讶之色。《九阴真经》残篇是峨眉的镇派之宝,只有掌门和核心弟子才有资格修习,灭绝竟为了此事,许出如此重诺。
赵康心中也掀起波澜。《九阴真经》的威名,他早有耳闻,其中的内功心法与疗伤法门,对他如今的境界大有裨益。但他更清楚,这份承诺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弟子遵命。”他没有再多说,躬身应下。
离开三清殿时,阳光正好,洒在青石板上,暖洋洋的。赵康却觉得肩上有些沉。这趟差事,名为联络各派,实则是要在元军的眼皮底下穿梭,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他没有后悔。江湖就是如此现实,没有无缘无故的信任,也没有平白无故的地位。他能从一个混日子的俗家弟子,走到今日能参与门派决策的地步,靠的不是赵家的供奉,而是乐山那把火、万军丛中那道孤影,是实打实的战绩。
回到住处,赵康开始收拾行装。纳虚葫里已存满了灵液,足够他应对长途跋涉;一阳指和“踏罡步”越发纯熟,自保绰绰有余;他还特意将从朱武连环庄得来的《一阳指精要》和那卷步法帛书放入葫芦,以备不时之需。
“赵师兄,真要走啊?”钱通跑过来,脸上满是不舍,“听说外面到处都是元兵,太危险了。”
“总得有人去。”赵康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不在,外门的事就多劳你费心了。”
“放心吧赵师兄!”钱通拍着胸脯,“我一定看好家!”
下山前,赵康去了趟藏经阁。老道人不知从哪摸出一张泛黄的地图,递给了他:“这是前几代祖师手绘的江湖舆图,上面标了不少隐秘的路径,或许能帮你避开元兵的关卡。”
“多谢道长。”赵康接过地图,心中一暖。
他又去看望了父母。母亲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半天,塞给他一个平安符;父亲则默默给他备了两匹好马,还有一叠厚厚的银票。
“康儿,钱不够就让人捎信回来,千万别委屈自己。”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
赵康点点头,强忍着离别之情,翻身上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诸天从江湖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诸天从江湖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