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来临后第四十日 ,下午 ,爱琴海, 比雷埃夫斯港外海:
ladatcha号优雅的深棕色船体,在蔚蓝的爱琴海波光映衬下,像是一个不属于这个污浊世界的幻影。然而,所有站在甲板上的人,目光都沉重地投向远方那片逐渐放大的、灰暗压抑的轮廓——比雷埃夫斯港,雅典的门户,地中海东部曾经最繁忙的货运枢纽,如今,却是一座巨大的、漂浮着死亡气息的坟墓。
陆明锐站在舰桥甲板上,举着高倍望远镜,久久沉默。镜头里,码头上密密麻麻的“人影”如同蠕动的蚁群,即使隔着如此远的距离,也能感受到那种令人头皮发麻的规模,如同缓缓蠕动的死亡浪潮。
“全球鹰无人机已抵达预定空域,开始执行高精度三维扫描与生物信号侦测任务。”胡萝卜冷静的电子音在舰桥内响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主屏幕上分出了一个小窗口,显示着无人机俯瞰到的港口实时画面:扭曲的起重机、倾覆的集装箱、堵塞航道的沉船残骸,以及那如同蚁群般在废墟间缓慢蠕动、令人头皮发麻的灰色潮水。
过去的十几个小时,ladatcha号在夜色中全速航行,而船上几乎无人安眠。将从基西拉港装满油料的考察船吊回、再将满载的燃油一桶桶转运至ladatcha的油舱,是项耗费体力的重活。汗味、机油味和紧张的情绪弥漫在底舱。陆明锐、尼克和裴清三人轮番上阵,肌肉酸痛,但没人抱怨。每一滴燃油,都是应对寒流的宝贵资本。
为了今天的装煤行动,裴清发挥了他技术宅的极致。他不仅清理并密封了底层一个宽敞的船员舱休息室作为储煤室,还用特制的防污布将考察船的甲板、船舷乃至准备装煤的舱室内部都包裹得严严实实,仿佛给船穿上了一件一次性的防护服。“洁癖是种美德,尤其是在末日,”他推着眼镜解释,“这样完事后一撕,我们的船还是新的。”更关键的是,他将萧语微实验室里几台原本用于搬运精密仪器的履带式机器人进行了魔改,加装了他自制焊接的小型推铲和强化抓斗,变成了简陋却可能派上大用场的“挖煤机器人”。此刻,这几个沉默的钢铁助手正静静待在考察船的船舱里,等待着一场未知的考验。
当港口狰狞的轮廓清晰可见时,全员都聚集到了舰桥。压抑的气氛几乎凝成实质。萧兔兔紧紧依偎着母亲,小手冰凉。萧语微搂着女儿,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没有燃料,ladatcha会在寒流中将变成一个冰冷的铁棺材。
“侦查数据初步分析完成。”胡萝卜的声音再次响起,主屏幕上出现了详细的港口电子地图,但触目惊心——除了海面,绝大部分陆地区域都被刺眼的深红色覆盖,颜色越深代表丧尸密度越高。“基于热信号异常、运动轨迹密度及声波特征分析模型,港区内活跃的非生命体生物信号数量预估下限为二十万单位。风险等级:最高级(Critical)。警告:检测到少量高频移动信号,疑似存在变异个体。”
“二十万……还有变异体……”苏澜低声重复,这个数字像一块冰砸在每个人心头。她下意识地握紧了斜挎的HK417突击步枪,冰凉的枪身带来一丝微弱的安全感。这把配备了消音器和瞄准镜的精确武器,曾是她的依仗,但面对二十万之众,它又能发挥多少作用?
陆明锐的眉头锁死,他再次举起望远镜,仔细搜索着通往目标——山后仓储码头的路径。那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在,根据大瘟疫爆发之前的资料,那里是煤炭等散货堆放区。
“主航道完全堵死了,”他放下望远镜,声音沙哑,指向远处三艘如同小山般撞在一起、锈迹斑斑的巨型货轮,“考察船不可能通过。”来时的航途中,他们已反复研究地图,另一个通往内湾的入口更为狭窄,且有一座升降吊桥。胡萝卜传回的画面显示,吊桥并未升起,桥面被废弃车辆和密集的丧尸完全堵塞,此路根本就走不通。
“唯一的理论通道,是那条铁路。”陆明锐的手指在pad屏幕地图上划过一条穿过隧道、连接主港区与山后仓储码头的铁路线。“但我们需要穿过至少两公里的‘红区’。”地图上,铁路沿线同样被代表极高风险的深红色渲染,如同一条蜿蜒的血色丝带。
一个疯狂而漏洞百出的计划雏形,在绝望中被逼了出来:乘考察船在货运港口内寻找相对安全的登陆点,然后突击至火车站,沿着铁轨,前进到仓储码头,再在仓储码头寻找可运行的货运火车头及车厢,由裴清驾驶(裴清会开火车),沿铁轨冲回到火车站,利用机器人装煤,将煤炭转至考察船,最后再海运回到ladatcha。
这个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脆弱的像玻璃:
· 货运火车在哪? 车站里有没有?在哪个车站有?站台可能有,但能用的机车和车厢是未知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丧尸末日,大海里的求生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丧尸末日,大海里的求生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