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青溪镇,清晨总裹着一层薄霜。苏清鸢推开药膳坊门板时,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很快,她搓了搓手,看着伙计们陆续到店,开始一天的忙碌——阿巧在后院择菜,负责熬粥的张叔正生炉火,负责招待客人的小林则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靠窗的木桌。
“掌柜的,今天的当归和黄芪都送来了,还是周老板那边发的货,新鲜得很。”负责接收药材的伙计扛着两个布包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
苏清鸢走过去,打开布包摸了摸——当归断面泛着油光,黄芪根须完整,确实是上等货。她笑着点头:“好,按老规矩分类放好,注意防潮。对了,把昨天新到的枸杞拿一些出来,今天熬百合枸杞粥。”
伙计应了声,扛着布包往后院的药材房走去。苏清鸢回到柜台后,翻开账本,指尖刚碰到纸页,就顿了顿——账本第一页,是萧九当初帮她优化的核算表格,用清晰的格子划分出“食材成本”“单日营收”“净利润”,旁边还有他用小字标注的“每月底对比上月数据,可及时调整进货量”。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那些工整的字迹,恍惚间又想起那个月下的夜晚。那时萧九坐在她对面,手里拿着毛笔,一边画表格一边解释:“你之前的账本太乱,分不清成本和利润,这样很容易亏了都不知道。按这个表格记,每天花了多少、赚了多少,一眼就能看清。”月光洒在他身上,将他的侧脸映得柔和,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耐心。
“掌柜的?掌柜的?”小林的声音突然传来,“有客人来了,想问有没有适合送长辈的药膳礼盒。”
苏清鸢回过神,连忙收起思绪,抬头看向门口——进来的是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个提着食盒的小厮,一看就是县城里的富户。她站起身,笑着迎上去:“这位客官,我们有专门的药膳礼盒,分‘滋补款’和‘养生款’,您想送长辈,‘滋补款’里的当归黄芪膏、人参炖鸡汤料包都很合适,长辈喝了能补气血。”
男人点点头,跟着苏清鸢走到柜台旁的展示架前。架子上摆着几个精致的竹编礼盒,里面整齐码着油纸包裹的药膳,礼盒外还系着天青色的丝带,是苏清鸢特意设计的样式。“我在县城听说你们家药膳好,特意过来看看。”男人拿起一个礼盒,打开闻了闻,“确实香,就按你说的,给我装十份‘滋补款’,我要送给府里的长辈和生意上的朋友。”
“好嘞,您稍等,我们这就给您打包。”苏清鸢让小林去后院招呼打包,自己则回到柜台,拿出纸笔记录订单——笔刚落下,又习惯性地按萧九教的表格格式,在纸上写下“12月5日,药膳礼盒10份,营收纹银二十两”。
这样的习惯,是萧九离开后慢慢养成的。以前她记账全凭感觉,常常漏记几笔,自从用了萧九设计的表格,不仅账目清晰了,还能通过数据调整经营——比如发现雨天客人少,就提前减少当日的食材准备;发现“莲子百合糕”销量好,就多备些面粉和莲子。药膳坊的生意能越来越好,这张小小的表格,其实帮了不少忙。
送走买礼盒的客人,店里渐渐热闹起来。熟客王大娘提着菜篮子走进来,笑着打招呼:“清鸢啊,给我来碗百合枸杞粥,再打包两个肉包子,明儿要上学,得让他吃点热乎的。”
“王大娘早。”苏清鸢笑着应道,让小林赶紧盛粥,“明儿最近在私塾怎么样?上次听你说他背书总记不住。”
“可不是嘛,”王大娘接过粥碗,叹了口气,“不过这两天好多了,说是你家明玥教他的法子管用,先把课文编成小曲子,唱着唱着就记住了。”
苏清鸢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苏明玥会这个法子,还是萧九教的。那时萧九在柴房养伤,苏明玥总跑去给他读课文,读得磕磕绊绊,萧九就教她把句子编成儿歌,还哼着调子示范。后来苏明玥就用这个法子教苏明背书,没想到还真管用。
“那就好,小孩子记性好,找对法子就快了。”苏清鸢笑着说,又给王大娘多装了一个豆沙包,“这个给明儿当点心,刚蒸好的,甜而不腻。”
王大娘连忙道谢,提着粥和包子离开了。苏清鸢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暖暖的——萧九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却悄悄融入了她的生活,像冬日里的阳光,不耀眼,却足够温暖。
中午客人少的时候,苏清鸢会去后院看看弟妹。苏明坐在廊下的小桌旁读书,苏明玥则趴在旁边,用彩线绣着帕子。“姐姐,你看我绣的栀子花,好看吗?”苏明玥看到她,举起帕子兴奋地喊道。
帕子上的栀子花绣得有模有样,花瓣层层叠叠,还带着淡淡的粉色。苏清鸢走过去,摸了摸帕子:“好看,明玥的手真巧。不过别绣太久,眼睛会累的。”她又看向苏明,“今天的课文背完了吗?下午我要去周老板的药铺,回来要检查。”
苏明连忙点头:“背完了,姐姐你放心去吧,我会看着妹妹,不让她乱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