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研讨会当日,校园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学术气息。大礼堂外悬挂着醒目的横幅,来自各界的学者、杰出校友穿梭其中,气氛庄重而热烈。封瑶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化了淡妆,将她身上那份重生后的通透与坚定衬托得愈发清晰。她提前到达会场,检查设备,调试PPT,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不见丝毫慌乱。
内心的平静,源于昨夜日记里的自省,也源于清晨收到的一条简短信息。来自徐卓远,只有两个字:「顺利。」
她看着屏幕,唇角微微弯起,回复了同样的两个字。无需多言,这是一种默契,如同战场上的战友,在冲锋前互相确认的眼神。
嘉宾陆续入场。封瑶在后台备场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嘉宾席,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身影——林婉云教授。她坐在院领导身旁,穿着剪裁优雅的深色西装套裙,颈间系着一条淡雅的丝巾,气质清冷卓然,与荣誉墙上的照片别无二致,只是更添了几分岁月沉淀下的威严。她的视线似乎也正落在后台方向,与封瑶有一瞬的交汇。那目光锐利而冷静,带着学者特有的审视,让封瑶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拍,但她迅速调整呼吸,回报以一个不卑不亢的、沉静的微笑。
她随即注意到,林教授身旁的位置是空的。徐卓远并未陪同在侧。这细微的安排,似乎印证了昨晚她关于他们母子关系的猜测。
研讨会正式开始。轮到封瑶上台时,她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向讲台。灯光打下,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双审视的眼睛。然而,预演了无数次的熟悉感涌上来,冲散了最后一丝紧张。她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平稳、清晰,带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
报告过程异常顺利。她对自己研究内容的深刻理解,对SVD框架的娴熟运用,以及对临床数据关联性的精辟阐释,都超出了在座许多人对一个本科生的预期。当她引述与周屿讨论得来的、关于“艺术生成逻辑与意识流变”的巧妙类比时,虽如秦教授所提醒般点到即止,却依然引发了台下几位资深学者感兴趣的低声交流。
在提问环节,一个关于算法在极端数据噪声下的鲁棒性问题抛了过来,角度颇为刁钻。封瑶脑海中瞬间闪过前世曾被类似问题问得哑口无言的窘迫,但此刻,她只是微微停顿,脑海中飞速整合了徐卓远曾在一次组会上提到过的正则化优化思路,结合自己后续的验证数据,条理清晰地给出了回答。
“感谢您的提问。关于鲁棒性,我们确实考虑了高噪声场景。我们在损失函数中引入了基于信息熵的自适应正则化项,具体改进如下……”她边说边调出备用幻灯片的一页,展示了关键公式和对比实验结果,“数据显示,改进后的模型在信噪比低于5dB时,性能衰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逻辑严密,数据支撑有力。台下响起了一阵赞许的掌声。封瑶看到秦教授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而嘉宾席上的林婉云教授,始终严肃的脸上似乎也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认可的表情。
报告圆满结束。封瑶在掌声中鞠躬致意,走下讲台时,感觉后背微微汗湿,但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满足感和释然。她做到了,凭借这一世扎实的努力和沉淀,她成功地扭转了前世的遗憾。
“表现很好。”一个清冷的声音在身侧响起。
封瑶回头,竟是林婉云教授。她不知何时来到了后台区域,就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
“林教授。”封瑶连忙礼貌地问候,心绪再次绷紧。
林婉云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像是在评估一件精密的仪器:“你对奇异值分解的理解,超出了常规教材的范畴,尤其是对左奇异向量在特征提取中的物理意义诠释,很有见地。是受了卓远的影响?”
她的问题单刀直入,带着学术上的敏锐,也似乎隐含着某种探究。
封瑶稳住心神,坦然回答:“谢谢林教授。徐同学在算法上的造诣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但关于物理意义的理解,主要来源于我对跨模态数据本身特性的反复思考和文献阅读,特别是您早年那篇关于‘脑网络节点中心性与信息流’的论文,给了我很大启发。”
她提到了林婉云本人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早期工作。这并非刻意奉承,而是她确实在深入调研时仔细研读过,并从中获得了灵感。
林婉云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讶异,随即恢复了平静:“哦?那篇工作有些年头了。你能注意到并理解到这一层,不容易。”她顿了顿,语气似乎缓和了微不可察的一丝,“继续保持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说完,她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了,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例行公事的学术交流。
封瑶看着她的背影,轻轻吐出一口气。这次短暂的接触,比她预想的要平和,也让她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徐卓远身上那份冷静和疏离的来源——那是一种高度理性、专注于事业、情感内敛甚至可能有些笨拙的家庭气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