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署名与星光
苏晴带来的微澜,如同滴入湖面的水珠,涟漪散尽后,湖底却似乎沉淀下一些更为清晰的东西。封瑶感觉自己对徐卓远那套独特的“行为准则”有了更深的理解,心中那份因前世阴影而残存的不安,也随之淡去了许多。她更加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将徐卓远那些精准到近乎严苛的修改建议——从图表配色对比度的细微调整,到结论部分每个推断性词语的审慎使用——逐一融会贯通。最终完成的墙报,不仅逻辑严密如精密的仪器,视觉上也呈现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美感,仿佛凝聚了无数个深夜的思考与打磨。
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日期日益临近,实验室里的气氛也愈发凝重,像一张逐渐拉满的弓。除了作为重头戏的“心域”项目,徐卓远名下还有其他几个处于收尾阶段的课题需要他最终定夺。而他对自己、对团队的要求向来严苛,每一项都力求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极致完美,不容许任何“差不多”的存在。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布满演算草稿的桌面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线条。封瑶正伏案仔细核对墙报上最后几处参考文献的格式,确保每一个标点、每一个作者缩写都完全符合APA第七版的要求——这是徐卓远批注里反复强调、用红笔圈出多次的细节,她不敢有丝毫马虎。
“叩叩——”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后推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瘦的男生探进头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这是徐卓远带的另一个大四毕业设计小组的组长,名叫赵峰。
“徐师兄,实在不好意思打扰,”赵峰语气急促,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稿,“我们组那篇关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论文,修改了好几轮,终于准备投递期刊了。投递前想请你最后把关一下作者署名排序和贡献说明部分,就怕这里出什么疏漏,编辑部那边卡住。”
徐卓远从满屏的代码中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扫过赵峰,没有多余寒暄,直接伸手接过了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稿纸,快速浏览起来。他的指尖沿着署名列表向下移动,最终停留在第二个名字上。
“李明的实验数据贡献度,不足以上第二作者。”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根据项目日志和代码提交记录,他主要负责了初期约百分之十五的非核心数据清洗工作,后续的核心算法验证、关键实验迭代以及论文主体撰写、修改,参与度均为零。调整为在正文后的‘致谢’部分提及更为合适。”
赵峰脸上立刻露出为难之色,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压低了些声音:“师兄,这个……李明他私下跟我提过好几次,他非常需要这篇论文的署名,尤其是靠前的署名,这直接关系到他申请外校保研的资格……你看,是不是可以通融一下?毕竟他也确实参与了前期工作。”
“学术信誉是基石。”徐卓远打断他,语气没有任何转圜余地,像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贡献与署名必须严格对应。这不是人情交易,是基本原则。”他拿起手边的红笔,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在稿子的署名列表里划掉了“李明”二字,动作干脆利落,并在旁边空白处批注:“依据贡献记录,建议调整至致谢栏。”字迹清晰冷峻。
赵峰张了张嘴,还想再争取一下,但看到徐卓远那副毫无商量余地的表情,以及重新聚焦回电脑屏幕的目光,最终将所有的话咽了回去,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拿着那份被修改过的稿子,步履略显沉重地离开了。
整个过程,封瑶都安静地看在眼里。她想起前世,在另一个实验室,自己也曾因为类似的事情感到不公——辛辛苦苦做的实验,数据却被师兄师姐理所当然地占用,署名时却只能排在末尾甚至被忽略,那时的委屈和无奈,只能默默咽进肚子里,无人诉说。而此刻,亲眼目睹徐卓远对这种潜规则式的请求断然拒绝,那种看似不近人情的“冷酷”背后,是一种令人心安的、绝对的公正。他所在的世界,规则清晰,赏罚分明,没有模糊地带,也杜绝了人情世故的侵蚀。这让她更加确信,在他这里,她的每一分努力和实实在在的贡献,一定会得到最准确的衡量和尊重。这种环境,对于曾深受其害的她而言,无异于一片值得珍惜的净土。
几天后,封瑶接到了辅导员的通知,让她去一趟学院办公室。原来是关于下学期一项国家级奖学金的初评工作开始了,封瑶因为“心域”项目中的突出表现(徐卓远在中期评估报告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始终维持在专业前列的GPA,被列入了候选名单,需要补充提交一些详细的证明材料和个人陈述。
从办公室出来,封瑶握着那份通知材料,心情有些复杂。能进入奖学金候选名单,无疑是对她这一年来拼命努力的最大肯定。但前世的记忆如同幽灵,不时闪现——类似的机会也曾降临,却最终因为一些莫须有的流言(关于她性格孤僻、不合群),以及她自身因阴郁退缩而未能充分展示实力,最终失之交臂。那时,她总觉得好运不会眷顾自己,甚至在最终评审前,主动选择了放弃,将机会拱手让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