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夕阳的余晖如同温柔的画笔,将梧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斑驳地洒在静谧的小区道路上。徐卓远倚在车边,身影被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他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方向盘,目光落在小区门口的方向,带着一种沉静的期待。当封瑶的身影终于出现时,他眼底那丝不易察觉的微澜才悄然平复。
封瑶快步走过去,步伐轻快。心中那片由家庭温暖浸润的柔软土地,在看到他的瞬间,仿佛生出了坚韧的根系,与另一股强大而令人安心的力量紧密相连。那些因前世记忆残留的、对亲密关系的微怯,在晚风中,似乎也被彻底吹散。
“等了很久吗?”封瑶走到他面前,仰头问道,眼角眉梢带着轻松的笑意。
徐卓远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母亲硬塞过来的、沉甸甸的水果袋,为她拉开车门:“刚到。”他的目光在她脸上细致地停留片刻,像是精准的扫描仪,确认了她眉宇间的舒展和那份由内而外的松弛感,唇角这才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个温和的弧度,“看来,回家这一趟,收获颇丰。”
车子平稳地驶离小区,融入傍晚慵懒而繁忙的车流。封瑶靠在舒适的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逐渐亮起霓虹的街景,轻声将回家后的点滴娓娓道来。父亲那句藏在询问学业后的、笨拙的关心,母亲在厨房忙碌时掩饰不住的喜悦,还有饭桌上那些简单甚至有些枯燥的对话下,悄然流淌着的、正在缓慢修复的亲情纽带。她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梳理过后的清晰。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像一个最耐心的港湾。他没有打断,只在关键处发出几个表示理解的单音节,证明他全部的注意力都沉浸在她的叙述里。他没有给予过多廉价的安慰或浮于表面的“恭喜”,只是在她说完后,沉稳地空出一只手,轻轻覆盖在她放在腿上的手背上,温热而坚定的力量透过相贴的皮肤,稳稳地传递过来。
“他在努力,我也是。”封瑶总结道,语气里带着一种崭新的认知,她反手,与他的手指紧密交握,“这种感觉,很踏实,也很好。”
“嗯。”徐卓远应道,指腹下意识地摩挲着她的指节,带着安抚的意味,“所有的改变,尤其是打破惯性的改变,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你和叔叔,都很勇敢。”他精准地点出了这份缓和背后,双方都必须付出的、突破自身舒适区和多年隔阂的决绝。这让封瑶感到一种被深刻理解的熨帖,远比任何赞美都来得珍贵。
回到学校,封瑶没有沉溺于家庭关系改善的温情中,而是迅速将饱满的精力重新投注回“心域”项目。林晖的出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智慧之石,激起了富有建设性的涟漪。她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研读林晖留下的便签和他邮件中提及的研究方向,甚至找来了他公开发表的几篇论文仔细研读。她发现,林晖关于“情绪唤醒强度与记忆关联性”的数学模型,尤其是其对情绪色彩如何影响记忆提取精度和稳定性的量化描述,确实能对“心域”情感模型中的动态调整模块进行有效的补充和优化,解决他们目前遇到的一些模糊地带。
她将自己的分析和初步的融合想法与徐卓远、赵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赵燃虽然对任何“外来者”都本能地抱有技术上的审视和领地意识,但在听完封瑶条理清晰地转述了林晖的核心观点,并看到封瑶初步模拟的数据对比后,也难得地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摸着下巴,盯着白板上的公式嘀咕:“这家伙……思路是有点刁钻。如果真能量化那种情绪对记忆提取的‘染色’效应和衰减速率,那我们构建的情境场模拟确实能更逼近真实,减少‘跳戏’感。”
徐卓远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冷静客观的视角:“从理论层面看,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我建议安排一次正式的技术交流,重点评估其具体方法论与我们的现有技术栈的融合可行性、潜在风险,以及……”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封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他本人作为合作者的可靠程度与动机。”
封瑶完全明白徐卓远的顾虑。“心域”是他们心血凝聚的核心,不容有失,引入外部顾问必须慎之又慎。她点点头,沉稳地说:“我来联系他,约在创业中心的公开会议室,我们三人一起和他谈,开诚布公。”
邮件发出后不久,林晖就给予了爽快而专业的回复,时间定在了两天后的下午。
这次会面,林晖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带着制作精良的PPT和厚厚一叠研究资料,不仅清晰阐述了自家的理论框架,还主动针对“心域”项目现阶段可能遇到的、并未在公开信息中提及的瓶颈,提出了几个颇具建设性的假设和验证思路。他的表述逻辑缜密,深入浅出,面对赵燃那些略带挑衅的、天马行空的技术提问,也能从容不迫地引经据典,逐一拆解,展现出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快速反应能力。
徐卓远全程主导着交流的节奏和深度,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既在考察林晖的专业深度和广度,也在微妙地评估着他的合作诚意、商业头脑以及最重要的——边界感。林晖的应对堪称典范,他既充分展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和能力,也明确表达了尊重“心域”项目团队的知识产权和绝对主导权,表示愿意在团队需要的时间点,提供特定模块的咨询支持与算法建议,而非寻求介入核心开发或决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