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光之印记:从救赎到共生
母校之行的暖意,如同精心窖藏的陈年佳酿,在后来的日子里缓慢而深刻地发酵,其芬芳不仅萦绕于心,更丝丝渗入徐卓远和封瑶共同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那本承载着过往的速写本,被徐卓远珍重地收纳在书柜最妥帖的一角。它不再代表遗憾或缺失,而是被爱与理解重新浇筑、打磨后,闪耀着柔和光辉的青春化石,静静地见证着他们的蜕变。他们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那次坦诚的“灵魂考古”与情感“重塑”后,步入了一种更深沉、更安宁的默契阶段,仿佛两条原本独立的溪流,在历经山石阻碍后,终于融汇成一条更宽阔、更平稳的河流,共同奔向远方。
实验室里,因研讨会的成功,“情境场”项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资源注入,随之而来的是更具挑战性的新阶段目标和更紧迫的时间表。然而,封瑶的心境已截然不同。她不再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孤军奋战般的沉重压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尤其是徐卓远)并肩开拓知识边界的兴奋与笃定。徐卓远依然是团队中那个技术上的“定海神针”,逻辑缜密,代码精准。但他身上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他不再仅仅沉浸于算法与数据的纯粹逻辑世界,开始主动且频繁地与封瑶探讨“情境场”理论背后更深层的人文内涵与哲学思辨,试图将她那些敏锐的、源自生命体验的感性洞察,更精妙、更富有韵律地转化为机器能够理解并响应的算法语言。这种转变,让他们的合作从单纯的技术互补,升华为思想层面的深度碰撞与融合。
这天傍晚,暮色四合,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为下一阶段至关重要的演示版本调试一个核心的情感共鸣模块。窗外,城市华灯初上,织就一片璀璨星海;室内,只有键盘清脆的敲击声、主机运行的微弱低鸣以及彼此平稳的呼吸声。封瑶揉了揉因长时间注视屏幕而有些发涩的眼睛,视线从那些密密麻麻、象征着理性极致的数据流上移开,不由自主地落在对面徐卓远的侧脸上。暖色的台灯光线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他眉头微蹙,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音乐家,正在弹奏一首复杂而恢弘的无声音律。
忽然,他像是终于攻克了某个困扰许久的逻辑节点,紧蹙的眉宇骤然舒展,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却真实存在的、带着成就感的轻松弧度。几乎是下意识的,他转过头,目光精准地捕捉到封瑶。两人的视线在空中悄然相遇,无需任何言语,便已读懂了彼此眼中交织的疲惫与即将破土而出的喜悦。徐卓远自然地伸出手,越过摆放着各种设备的桌面,轻轻握了握她仍放在鼠标上的手。他的指尖带着一丝夜凉的微潮,却像一道温和的电流,瞬间驱散了封瑶积累的倦意。
“核心逻辑通了,剩下的调试很快。再坚持一下就好。”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定,带着一种能抚平焦躁的奇特力量。
封瑶反手轻轻回握了他的指尖,唇角扬起一个温暖的笑意:“嗯,有你在前面攻克最难的技术堡垒,我在后面填充情感维度,没什么是我们联手坚持不了的。”
这种自然而微小的互动,如今已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最寻常的风景。它不再是单方面的依赖、追逐或小心翼翼的试探,而是真正的相互支撑、彼此看见与灵魂共鸣。封瑶时常在想,这或许就是双向救赎最终、也是最美好的模样——并非戏剧性的谁拯救了谁于水火,而是在彼此持之以恒散发的光芒照耀下,潜移默化地驱散了对方生命中的阴霾,弥补了性格或经验上的短板,最终都成长为了更美好、更坚韧、更完整的自己。
就在这时,封瑶放在桌面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她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母亲。重生之后,她与父母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小心翼翼、循序渐进的修复进程中。前世的隔阂与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误解实在太深,今生她努力用更成熟、更包容的方式与父母交流,但那份因长期缺乏有效理解而产生的、若有若无的疏离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消除。这个时间点的来电,让她心中隐约升起一丝预感。
她按下接听键,走到窗边,声音放柔:“妈,是我。”
“瑶瑶,还在实验室吗?吃饭了没有?”母亲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甚至有些过度的关切,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那语气底层压抑着的、不同于往常的焦虑与低沉。
“吃过了,妈,您别担心。我们还在忙一个项目。听您声音……是家里有什么事吗?”封瑶直接问道,心微微提起。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只能听到母亲略显沉重的呼吸声,然后是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是你爸爸……他单位组织体检,结果出来了,血压高得有点吓人,医生强烈建议他住院观察几天,系统性地调整一下用药。可他那个倔脾气你也知道,死活不肯,非说就是最近工作太累,休息一下就好,非要等下周忙完手头那个什么重点汇报再说。我怎么说他都不听,都快急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