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实验室情感升温
京市学术研讨会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形却时刻提醒着实验室的每一个人。然而,与这紧绷的外部压力形成奇妙对比的,是实验室内部在封瑶的细致调和与徐卓远那令人惊讶的转变下,所呈现出的一种充满张力的和谐。自从算力资源的冲突在李铭的主动退让与封瑶的巧妙斡旋下平息后,李铭不仅严格执行了新的时间表,更是发挥了他对底层代码和流程优化的极致专注,主动重构了部分现有模型的训练脚本,硬是为“情境场”最关键的核心实验挤出了宝贵的计算周期。赵琦团队因此得以心无旁骛地攻坚,几个之前卡壳的技术节点相继突破,演示系统的骨架日渐丰满,进展可谓一日千里。
徐卓远依旧是他那个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沉浸在代码与复杂公式海洋里的技术核心。但细心如封瑶,或者哪怕只是偶尔抬头的赵琦,都能察觉到那细微的变化。他会从散发着幽蓝光芒的屏幕前抬起头,目光不再是空茫地投向远方思考算法,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下意识地追寻着封瑶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看她与李铭严谨地核对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支撑点,听她与赵琦热烈讨论演示环节的节奏把控与情绪铺垫,或是欣赏她独自凝神时,如何用精准而优美、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温度的文字,一遍遍打磨那份至关重要的讲稿。
上次沈哲的意外出现,像一颗力道恰到好处的石子投入徐卓远原本平静无波的心湖。激起的涟漪虽已随时间平复,但那短暂的波动,却让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情感地图上那片巨大的、名为“封瑶的过去”的空白区域。那片区域,关联着她的敏感、她的坚韧,也藏着那个叫沈哲的男人曾给予过的、他不曾知晓的温暖。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在他心中滋生——他不再满足于只拥有她光彩照人的现在和共同奔赴的未来。他想要了解全部,包括那个他未曾驻足、她曾独自经历敏感与自卑、努力挣扎着成长的青春岁月。他想要填补那片空白,不是为了比较或嫉妒,而是为了更完整地理解他所爱的这个女人。
研讨会前三天,核心报告框架和初步演示版本终于定型,团队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赵琦大手一挥,决定给大家放半天短假,稍作休整,以饱满精力应对最后几天的冲刺。就在大家收拾东西,互相打趣着要去哪里放松一下时,徐卓远却罕见地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封瑶。
“现在有空吗?”他问,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但若细听,却能品出一丝极力掩饰的紧张,握着东西的手指也不自觉地收紧了些。
封瑶有些意外,转过身,对上他专注的目光,随即莞尔一笑:“有啊,怎么了?是演示部分还有问题要讨论?”
徐卓远摇了摇头,从身后拿出一个素雅的、封面是浅灰色布纹的速写本和一支削得尖尖的2B绘图铅笔,郑重地递到她面前。“如果可以……我想听听你高中的故事。”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任何你记得的片段,开心的、难过的、尴尬的、甚至是无聊的,都好。”他抬眸,眼神清澈而认真,“也许,我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
封瑶彻底愣住了,看着那本空白的速写本和那支仿佛蕴藏着无限可能的铅笔,心尖仿佛被最柔软的羽毛反复拂过,一种酸涩而饱胀的情绪瞬间充盈了胸腔。她明白了,这是徐卓远独有的、弥补遗憾的方式——他不善言辞,无法穿越时空去陪伴那个年少的她,于是便选择用他最擅长、也最沉静的方式,去构建、去描绘他未曾参与的她的人生。这是一种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告白:我想认识每一个时期的你。
喧嚣的实验室很快安静下来,只剩下他们两人。午后的阳光慵懒地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琴键般的光带,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像跳跃的金色精灵。封瑶捧着徐卓远为她倒的一杯温热红茶,坐在他身边的椅子上,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也让她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高一那年秋天,学校艺术节,我们班排了个很幼稚的童话剧《森林音乐会》,我演一棵只有一句台词‘春天来了’的树。”她笑了笑,眼神飘向窗外,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喧闹的礼堂,“为了这句台词,我偷偷练习了好几个晚上。可真正上台时,聚光灯一打,下面黑压压的全是人,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最后那句‘春天来了’说得像蚊子哼哼,估计只有我自己能听见。”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嘲,却已无当年的窘迫,“但排练间隙,我看到隔壁班沈哲他们组参展的建筑模型,是用冰棒棍和废纸板搭的‘理想书屋’,有旋转楼梯和透光的瓦楞纸天窗,细节特别精巧,连微型书架上都有小纸片做的书。那时候就觉得,能把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这么实在又美好的东西,真厉害。那种创造的魅力,和我们埋头解物理题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