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封瑶见家长与学术成长
周末午后,阳光透过餐厅的落地窗,在洁白的桌布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封瑶端坐着,背脊挺直但不僵硬,米白色连衣裙领口别着一枚小巧的珍珠胸针,那是母亲执意要她戴上的“好运物”。指尖无意识地轻抚过微凉的杯壁,泄露了一丝她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安。并非源于对徐卓远父母权势的畏惧,而是前世记忆中,那种因家世普通、言辞笨拙而被无形壁垒阻隔的冰冷感,再次悄然漫上心头。
徐卓远在桌下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暖的掌心包裹住她微凉的指尖,力道坚定,传递着无声的支持与懂得。他低声说,语气带着抚慰人心的沉稳:“他们一直很想见你,尤其是妈妈,看了你参与项目的那篇报道后,念叨了好几次。”
“他们到了。”徐卓远望向门口,低声道。
封瑶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对气质出众的中年夫妇正朝他们走来。徐母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蓝色套装,头发优雅挽起,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敏锐却不失温和。徐父则是一身简约的灰色西装,神态从容,与徐卓远有着相似的眉眼轮廓,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爸,妈,这是封瑶。”徐卓远起身为父母拉开椅子,动作自然流畅。
“叔叔阿姨好。”封瑶起身微微鞠躬,笑容恰到好处,目光澄澈而坦然。
“终于见到你了,封瑶。”徐母微笑着打量她,目光中充满善意的审视,“卓远在家里没少提起你,说你是计算机系难得的全才,思维敏捷又不失沉静。”
“阿姨过奖了,我只是对研究比较有兴趣。”封瑶不卑不亢地回应,在徐卓远身边的座位落座。他悄然递过来一个“你看,我说得没错吧”的安心眼神。
服务生上前斟茶,短暂的间歇中,封瑶深吸一口气。前世的阴影在这一刻试图笼罩她——那个在类似场合因紧张而打翻水杯、因表达不畅而愈发自卑退缩的女孩。但她很快将那些影像驱散,如今的她已经不同了。知识、经历与重新拾起的自信,已为她筑就了坚实的内核。
点餐过程融洽,徐卓远细心地询问了父母的口味偏好,也照顾到封瑶的选择,分寸感极佳。餐点选定后,徐父温和地开启话题:“听卓远说,你同时参与林瀚教授的理论研究组和周景明学长的应用开发项目?这不容易兼顾吧?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谢谢叔叔关心,确实需要精心规划时间,”封瑶坦诚道,“但幸运的是,两个项目目前找到了结合点,反而相辅相成。林教授的理论研究为周学长那边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而应用场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反过来推动我们对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最近我们就在尝试将心理学中的情感记忆理论融入算法设计,虽然挑战很大,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徐母眼中闪过感兴趣的光芒,身体微微前倾:“情感记忆理论?是涉及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在人工智能情感建模中的应用吗?这倒是非常新颖的交叉领域。”
封瑶有些惊讶,这份惊讶真诚而不做作:“阿姨熟悉这个领域?”
徐卓远笑着解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促狭:“忘了提前告诉你,我妈是心理学教授,研究方向正好是认知与情感。所以,你算是碰到‘专家’了。”
这意外的信息让封瑶愣了一瞬,徐卓远确实从未详细提过他母亲的具体专业。但很快,她的惊讶转为欣喜,那是一种遇到潜在同行与知音的喜悦:“原来如此!那我们目前的设计思路,尤其是关于情感权重随时间衰减的假设,或许能得到阿姨的专业指点。”
徐母欣然点头,语气中带着学者式的开放:“我很乐意听听你们的具体方案。跨学科合作是当今科研的大趋势,你们能这么早就有意识地进行实践,并且找到切实的结合点,非常难得。”她随即提出了一个关于“情感唤醒阈值”在算法中如何具象化的问题,直接切中了项目当前的一个难点。
封瑶眼中闪着光,条理清晰地解释着团队目前的解决方案,也坦诚了存在的疑虑。她偶尔会谦逊地请教心理学方面的见解,例如不同人格特质是否会影响情感记忆的编码强度。徐母则从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并推荐了两篇近期相关文献。两人竟你来我往地讨论了片刻,将徐家父子暂时晾在了一边。
徐卓远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只在恰当时候补充几句项目背景,或为封瑶和母亲斟茶。他注视着封瑶的目光中,有显而易见的骄傲与温柔。徐父则带着欣赏的表情,偶尔与儿子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封瑶,”徐父适时将话题引向更生活化的方向,声音温和,“除了学术,你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卓远提过一句,说你似乎还很喜欢古典文学。”
封瑶微笑点头,心知这是了解她另一面的机会:“是的,叔叔。闲暇时喜欢读诗词,特别是宋词。我觉得编程与作词有奇妙的相通之处——都需要在严格的规则(格律或语法)中寻找创意的表达,追求一种结构内的和谐与美感。”她顿了顿,补充道,“最近项目忙起来,读得少了,但偶尔还是会和卓远交换书单,互相推荐一些作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