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地下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机器低沉的嗡鸣和两人压抑的呼吸声。屏幕上那行来自“影刹”的简短密文,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层层紧张的涟漪。
【位置确认。模式识别中。待命。】
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位置确认...”苏婉重复着,手指无意识地收紧,“‘影刹’竟然能摸清具体位置...他/她到底潜得多深?”语气里混杂着敬佩与担忧。
“模式识别...”林晚盯着那两个字,心脏揪紧,“是在分析护卫车辆的型号、数量、交替规律?还是人员的换班节奏?这太危险了...”一旦被发现,绝无生还可能。
“待命。”苏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他/她在等。等一个信号,或者等一个时机。我们绝不能让他/她白等。”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主控屏幕,上面复杂的数据流不断刷新。之前撒出的信息诱饵和进行的隐蔽扫描,似乎起了一些微妙的作用。
“看这里,”她指着一条几乎淹没在噪音中的交通监控日志异常,“通往西郊的77号公路,凌晨时段,有三辆挂着不同公司logo但型号、新旧程度完全一致的黑色厢式货车,连续两晚在几乎相同的时间点,进行了完全相同的路线巡逻,速度恒定,间隔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
她又调出另一个界面:“还有这个,工业园区西北角一个废弃的无线电中继塔,过去48小时内,出现了数次极其短暂、强度却超高的定向信号爆发,频率跳变极快,像是某种...压力测试或者设备调试。”
线索碎片逐渐汇聚,指向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结论——“夜枭”正在为转移做最后的准备和预演。那条被反复测试的路线,很可能就是真正的转移路径!
“他们的转移,很可能就在明晚!”苏婉的声音绷得像一根弦,“天气预报显示,明晚有中到大雨。雨水能掩盖声音和痕迹,是他们最喜欢的行动天气。”
雨夜。林晚想起自己刚刚发出的那篇带着暗示的文章,心头一沉。她的无心之笔,竟然可能歪打正着。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林晚的声音干涩,“不能真就这么‘待命’...”
“当然不能。”苏婉的眼神锐利如刀,“‘待命’不是什么都不做。是像猎人一样,潜伏,观察,等待猎物最松懈的那一刻,发出致命一击。而我们,就是为‘影刹’提供那双能看破迷雾的眼睛。”
她快速操作着设备:“我会集中所有算力,重点监控77号公路及周边区域的每一个摄像头、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便利店门铃或者交通灯故障报警!尝试构建他们的行动模型,预测他们可能采取的变招和备用路线。”
“那我呢?”林晚急切地问。
苏婉扔给她一个加密U盘:“这里面是我能想到的、他们可能用于转移的所有车型号、可能参与的‘清道夫’小队的行为模式特征、甚至包括一些已知的‘夜枭’中层指挥官的决策习惯分析。你需要把它们嚼碎了,消化掉,然后...”
她看向林晚,目光灼灼:“用‘夜莺’的方式,把它们‘泄露’出去。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给提示,给怀疑的方向。让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人,在明晚下雨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望远镜和监听设备,对准那条路,那些车。”
“我们要让那条路,在无形中变得‘透明’起来。要让‘夜枭’的人感觉,仿佛暗处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们!让他们紧张,让他们犯错!哪怕只能制造零点几秒的迟疑,对‘影刹’来说,可能就是唯一的机会!”
林晚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战略意义。这不是正面强攻,这是心理战和信息战!是要在对手绝对优势的力量上,巧妙地施加压力,撬开一丝缝隙!
她紧紧握住U盘,感觉重若千斤:“我明白了。”
没有再多言,她立刻沉浸到那些冰冷的数据和行为分析中。车型的细微特征,不同小队行动时习惯的队形间距,某些指挥官喜欢在行动前进行特定频率通讯的癖好...
这些枯燥的信息,在她脑中迅速被拆解、重组,化作一篇篇看似闲聊、猜测,实则暗藏玄机的“都市传说”和“行业八卦”。
她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文字如同拥有生命般流淌而出,被加密软件包裹,通过卫星链路,悄无声息地注入互联网的血管,流向那些嗅觉敏锐的耳朵和眼睛。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脑力活动中飞逝。
窗外,天色渐渐亮起,又再次暗淡。乌云开始在天空积聚,空气中弥漫着雨前的沉闷。
距离预估的转移窗口,越来越近。
期间,“鸦羽”再次短暂地温热过一次,振动了一次。平稳,短暂,像是一次例行的、无言的确认。
【我还好。知道。勿回。】
林晚和苏婉都读懂了这份沉默的讯息。他知道外面的风雨欲来,知道她们在行动。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他准备好了,并且要求她们绝对静默,避免任何可能暴露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在暮色中停笔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暮色中停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