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几天后,教练吴辉驱车带着林风离开了位于市郊的战队基地,驶向市中心。车窗外的景象从开阔的园区逐渐变为繁华的都市街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陈博士是我大学时期的学长,后来专攻运动医学和神经科学,特别是在电竞选手职业病防治和潜能开发这一块,是国内的权威。”吴辉一边开车,一边向林风介绍,“很多顶尖战队的核心选手都曾在他那里进行过咨询和调理。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我跟他大致提过,他很有兴趣。”
林风安静地听着,目光掠过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他能感觉到吴辉话语中的关切和期待。在这个世界,这位教练是少数几个真正关心“林风”这个人,而非仅仅关注“Feng”这个ID背后商业价值的人。
车子驶入一个环境清幽的科技园区,最终在一栋覆盖着蓝色玻璃幕墙的建筑前停下。“前沿运动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门口的铭牌透着专业的冷峻感。
在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接待室稍作等待后,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边眼镜,年纪约莫四十多岁,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目光锐利却并不让人感到压力,嘴角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吴辉,好久不见。”陈博士先和吴教练打了个招呼,随后目光便落在了林风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眼神中带着纯粹学术性的探究,“这位就是林风吧?你提交的那份训练数据,很有意思。”
“陈博士,您好。”林风站起身,不卑不亢地问好。
“不用客气,坐。”陈博士示意他们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拿起一个平板电脑调出资料,“吴辉跟我说了你的情况,先天神经反射弧偏长,但战术思维和局势判断能力极其出众。我看过你保级赛的录像,还有你最近几天在那个‘多维预判程序’里的数据……说实话,有些违背我目前的认知。”
他滑动屏幕,调出一幅神经信号传导的模拟图。
“普通人的神经信号传导,像是一条标准的高速公路。”图像上,一条光带流畅地穿梭。“而根据你的描述和基础体能测试推断,你的信号传导路径,可能存在着一些先天的‘弯道’或‘梗阻’,导致信号传递时间延长。这就像开车,别人走直线,你却要绕路,自然慢。”
图像上,代表林风的光带变得曲折、顿挫。
“但是,”陈博士话锋一转,图像切换成了林风在训练程序中的决策时间轴,“你的决策速度,尤其是复杂环境下的最优解选择速度,远远超过了正常职业选手的范畴,甚至逼近理论极限。这很矛盾。”
他放下平板,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林风:“大脑发出了超高速的指令,身体却无法完美执行。这种不匹配,会导致巨大的内耗。你最近是否经常感到精神疲惫、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甚至有时会出现短暂的手眼不协调感加剧的情况?”
林风心中微凛,这位陈博士果然名不虚传,仅仅通过数据和初步观察,就几乎点破了他目前最大的困扰——系统警告的“肉身契合度不足”和“精神疲劳”。
“是的,尤其在高强度训练后。”林风如实回答。
“这就对了。”陈博士点了点头,“你的大脑是一台超频运行的超级计算机,但连接它的外部设备——也就是你的身体,特别是负责精细操作的周围神经系统——却有些跟不上。强行同步,不仅效率打折,还会对‘设备’和‘主机’都造成损伤。”
吴辉在一旁听得眉头紧锁:“陈博士,那有什么办法吗?他的天赋……不能浪费。”
“办法不是没有,但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陈博士站起身,“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更精细的生理检测,量化你所谓的‘反射弧偏长’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具体瓶颈在哪里。”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林风在陈博士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林风从未想象过的精密检测。不仅仅是简单的手速测试,还包括了脑电波与肌肉电信号的同步监测、动态视觉追踪与手部微动作关联分析、甚至在模拟压力环境下的神经应激反应测试。
冰冷的电极贴片,闪烁的屏幕,复杂的仪器嗡鸣。苏喆能感觉到,【数据思维】天赋在被动地记录和分析着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自身产生的海量数据流,但这种纯粹的生理层面探测,让他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感觉。
检测结束,陈博士看着综合报告,沉思了许久。
“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独特一些。”他斟酌着用词,“你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确实低于优秀电竞选手的平均值,但并非不可救药。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信号‘稳定性’极差,尤其是在高负载决策时,波动非常剧烈。这导致你的操作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接近常人,差的时候……就像信号断流。”
他指向一幅脑手协调率的波形图,上面的曲线起伏如同险峻的山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