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三年腊月初一,城隍庙前的年味渐浓,青记染布庄的后院却弥漫着几分凝重。青娘手里捏着一匹泛白的蔷薇红绢布,指尖反复摩挲着布面——这是今早给京城绸缎庄准备的货,明明按梳理好的流程操作,却因染料熬煮时多了半刻钟,导致颜色偏浅,若不是质检时发现,送到宫里恐怕要惹大麻烦。
“流程是梳理好了,可关键步骤没盯紧,还是会出问题。”沈行舟提着暖炉走进来,见青娘脸色难看,接过绢布看了眼,瞬间明白了缘由,“就像我茶庄烤茶,火候和时间是关键,差一刻味道就差远了。染布肯定也有这样的‘关键步骤’,得找出来重点盯着。”
温景然的声音恰在此时响起,他手里捧着近一个月的染色差错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次出错的环节:“我整理了所有差错,发现八成问题都集中在三个环节——染料熬煮的时间与火候、染色时的水温控制、漂洗的次数与水温。这三个环节就是‘关键控制点’,只要把它们盯紧,出错率至少能降九成。”
青娘接过差错记录,指尖划过“染料熬煮超时导致色浅”“水温过高导致色深”等条目,忽然想起上月给织造局送的靛蓝棉布——也是因漂洗时少洗了一次,导致布面残留染料,兵士穿了后皮肤发痒,虽然后来及时补救,却也惊出一身冷汗。“没错,这三个环节必须重点控制。”她当即决定,和沈行舟、温景然一起,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的监控方法。
第一个关键控制点是“染料熬煮的时间与火候”。温景然取来一口银锅,倒入黄芩汁和蔷薇果汁,边演示边说:“熬煮‘雨过天青’的染料,必须用中火,煮两刻钟,少一刻染料未熬透,色浅;多一刻染料过浓,色深。”他从袖中取出个铜制沙漏,“用这个计时,沙漏漏完刚好两刻钟,再在灶边贴个‘中火’的标记,伙计一看就知道。”青娘赶紧记下:“染料熬煮:工具(银锅、铜沙漏);火候(中火,贴标记);时长(沙漏计时两刻钟);责任人(每锅指定专人看守,记录签字)。”
第二个关键控制点是“染色时的水温控制”。沈行舟帮着取来温景然自制的水温计,温景然则将其放入染缸:“不同颜色的水温要求不同,‘流霞色’需六成热,‘雨过天青’需八成热,水温计上已刻好对应刻度,伙计只需将水温计放入缸中,指到对应刻度即可。”他还特意在染缸旁贴了张“颜色-水温对应表”,“这样伙计不用记,对着表就能操作,还能避免拿错染料。”青娘补充道:“染色水温:工具(专用水温计);标准(贴对应表);监控(每刻钟测一次水温,记录在案)。”
第三个关键控制点是“漂洗的次数与水温”。青娘让伙计取来三盆温水,演示漂洗“蔷薇红”绢布的过程:“必须洗五次,每次水温都要保持在三成热,第一次洗去浮色,第三次和第五次要加少许清水漂净,避免残留染料。”她边说边在漂洗区贴了张“漂洗步骤图”,标注着“五次漂洗,每次水温三成热,第三次、第五次加清水”,“还得指定专人计数,洗完一次勾一次,避免漏洗或多洗。”温景然补充:“漂洗监控:工具(步骤图、计数板);标准(五次、三成热);核查(洗完后由质检员抽查,确认无残留染料)。”
接下来的三日,三人将三个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方法细化成“操作-监控-记录-核查”四步流程,还制作了对应的工具——铜沙漏、专用水温计、漂洗步骤图、计数板,一一分发到每个环节的伙计手中。为了确保落实,青娘还在每个关键控制点设了“监控岗”,由经验丰富的老伙计负责监督,每完成一步都要签字确认,出了问题能直接找到责任人。
第五日清晨,伙计们按关键控制点的要求染制“雨过天晴”罗缎。老伙计李叔守在染料熬煮区,盯着沙漏计时,时不时调整火候;小王守在染色区,每刻钟测一次水温,认真记录;小张则在漂洗区,按着步骤图洗了五次,还让质检员抽查确认。傍晚时分,这批罗缎染好挂在晾布架上,色光均匀透亮,没有一匹出现差错。
“太好了!”苏州布庄的掌柜恰好来取货,看到这批罗缎,忍不住称赞,“比上次的成色还要均匀,青娘你这法子真管用!我今日再订二十匹,年后要用。”青娘笑着将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流程讲给掌柜听,掌柜听得连连点头:“难怪你们的布越来越靠谱,这么细致的控制,换谁都出不了错!”当即签下订单。
送走掌柜后,暮色已浓。三人围坐在炭火盆旁,看着桌上的“关键控制点监控记录表”,上面每一步都有签字,清晰明了。沈行舟递过一杯热酒:“忙活了这么久,总算把关键环节盯紧了,往后再也不用怕出岔子。”温景然则翻着记录表:“我还可以在每个控制点加个‘差错应急方案’,比如水温不够时,怎么快速加热,这样就算出点小问题,也能及时补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