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凉,城里的茶铺却因直采茶的稳定到货而暖意融融。青娘在账房里翻着簿册,看着一行行整齐的数字,心里踏实了许多。自从与山里茶农立了直采契书,店铺的月单稳了,老客的口碑也回来了。只是,茶路漫长,她知道,仅凭一家之力,很难抵御所有的风险。
"掌柜的,沈公子来了。"阿成掀帘而入,带来一阵凉风。
青娘抬头,只见沈行舟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身上还带着一丝草原的气息。他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几小包不同色泽的茶叶。
"这是我从草原回来时,在沿途驿站收集的茶样。"沈行舟笑道,"你尝尝,或许能找到新的路子。"
青娘取了最上面的一包,打开,一股清香扑鼻。她按规程取了些许,用滚水冲泡。茶汤清澈,入口甘甜,回甘绵长。她微微点头:"这茶不错,产自何处?"
"是南边新开的茶园,因路远,少有人知。"沈行舟坐下,看着她,"我想,如果我们能把这条茶路也打通,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货品种类,还能让更多的茶农受益。"
青娘沉吟片刻,翻开簿册,在上面写下"南路探索"四字。她抬头看向沈行舟:"路是要走的,但我们不能盲目。先把眼前的茶路互助契推广开,再谈扩展。"
沈行舟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这次去草原,我看到了许多小茶商因税关刁难、路途艰险而被迫关门。如果我们的互助契能被更多人接受,大家抱团取暖,这条路会好走很多。"
青娘起身,从柜中取出一卷新的契书,放在桌上。这是她和沈行舟几日来反复推敲的"茶路互助契"修订稿,上面除了原有的三条约定,又新增了两条:共享茶引防伪法与损耗共证。
"明日,我想邀请城中几家有信誉的商号来店里商议。"青娘道,"你去联系一下同顺商号和裕丰商号,我去请恒昌票号的李掌柜。有票号的支持,我们的契书会更有分量。"
沈行舟应声起身:"好,我这就去。"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青娘一眼,似乎有话要说。青娘抬眸,眼中带着询问。沈行舟微微一笑,终究没有开口,转身离去。
次日,青记茶号的院子里摆了几张八仙桌,桌上放着簿册、契书和几样茶点。受邀的商号掌柜们陆续到齐,大家寒暄落座。
青娘首先开口:"诸位掌柜,今日请大家来,是想与大家商议一件关乎茶路兴衰的大事。"她将互助契放在桌上,"这是我与沈公子草拟的茶路互助契,上面有五条约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同顺商号的王掌柜拿起契书,仔细阅读。片刻后,他抬头道:"青掌柜,这契书的心意是好的,但'薄利多销'这一条,恐怕难以施行。我们经商,图的就是利润,若都薄利,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青娘笑了笑:"王掌柜的顾虑,我明白。但所谓薄利,并非无利。我们要的是稳定的利润,而非一时的暴利。茶路稳定了,客源多了,薄利也能积少成多。况且,若茶路因无序竞争而崩坏,大家都无利可图。"
裕丰商号的刘掌柜点头附和:"青掌柜说得有理。我觉得'遇困互帮'和'封签统一'这两条尤其重要。上次我的茶车在清风渡遇到水涨,若不是有人相助,恐怕要全军覆没。"
恒昌票号的李掌柜一直沉默,此刻开口道:"若诸位愿意签下此契,票号可以为大家提供低息贷款,以解周转之需。但有一个条件——所有互助行为,必须记录在簿,以备查验。"
青娘立即应道:"这是自然。我们会设一本'互助簿',记录每一次互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这样,既能防止有人滥用互助之名谋取私利,也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互助的价值。"
众掌柜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阿成匆匆跑进来:"掌柜的,税关的刘差头又来了,说要检查我们的茶引。"
青娘眉头微皱。昨日才查验过,今日又来,显然是故意刁难。她起身道:"诸位稍候,我去看看。"
院子里,刘差头带着几名差役站在茶仓门口,面色不善。见青娘出来,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青掌柜,听说你今日召集了许多商号,想必是有什么大事。我来,是例行查验。"
青娘淡淡一笑:"刘差头客气了。查验可以,但请按规程来。"她让人取来茶引和封签,"这些都是官府核发的,请过目。"
刘差头接过,翻了几页,忽然指着其中一张茶引道:"这张茶引,封签与编号不符,恐有伪造之嫌。"
青娘心中一凛。她知道这张茶引是真的,封签也是她亲手贴上的。刘差头这么说,显然是找茬。她不动声色地取出一枚小小的竹签:"刘差头,我们的茶引都有防伪竹签,上面有特殊的纹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你若不信,可以请府衙的人来验。"
刘差头一愣,没想到青娘还有这一手。他眼珠一转,又道:"就算茶引是真的,你们的互助契,恐怕也不合规矩。聚众立契,形同结党,这可是犯法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