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茶肆的屋檐,青娘已经在后院摆好了一张长桌。桌上没有茶,只有厚厚一摞文件和一张新的"年度路线图"。她把路线图展开,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了四条主线:标准升级、产能优化、市场拓展、人才培养。
"各位,"青娘看着围拢过来的沈行舟、陆砚、阿福,"稳定月单只是起点。从今天起,我们把'偶然的好'变成'必然的好'。"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要做的,是把这条路铺得更宽、更平,让更多人走上来。"
二
标准升级:从"看得见"到"说得清"
"第一步,我们把标准从'看得见'升级到'说得清'。"青娘把一张"质量标准2.0"贴在墙上。新版本不仅保留了一芽两叶、分级、验收等基础条款,还新增了三项关键指标:
1. 水分活度:控制在0.65以下,确保耐储性;
2. 灰分含量:不超过6%,确保纯净度;
3. 感官剖面:建立"香气—滋味—回甘—耐泡度"四项评分卡,每一项都有可重复的描述语。
"这些指标不是为了刁难谁,"青娘解释,"而是为了让我们的标准可度量、可复现。"
她又拿出一个小巧的仪器:"这是水分活度仪。我们每周抽检一次,数据记录进'质量档案'。"
沈行舟皱眉:"这会不会增加大家的负担?"
"不会。"青娘摇头,"我们把流程并行起来。验收的同时完成检测,不增加额外时间。"
三
产能优化:从"够用"到"好用"
"第二步,产能优化。"青娘展开一张"产能优化图",上面标注了四个改进方向:
1. 鲜叶周转:在各坡增设"临时周转点",缩短鲜叶从采下到萎凋的时间;
2. 设备升级:引入两台热风烘干箱,替代部分传统炭火,提高稳定性;
3. 能源管理:建立"炭火—热风"双能源切换机制,根据天气和产量灵活调整;
4. 人机协作:明确每个人的作业节拍,减少等待时间。
"我们不是追求更多的量,"青娘强调,"而是追求更稳的质。"
陆砚点头:"这样即使产量上去,品质也不会掉下来。"
四
市场拓展:从"卖茶"到"卖标准"
"第三步,市场拓展。"青娘把一张"市场拓展三城图"贴在墙上,标注了三个目标城市:临江、青州、云州。
"我们在每个城市做三件事,"青娘说,"一场标准发布会、一场闭门品鉴会、一次茶农面对面。"
她解释:"标准发布会,告诉大家我们的标准是什么;闭门品鉴会,邀请当地茶行和名士深度体验;茶农面对面,让城里的人知道茶是怎么从树上走到杯里的。"
沈行舟眼睛一亮:"这是把山里的故事带到城里。"
"对。"青娘微笑,"故事是为了让标准更有温度。"
五
人才培养:从"会做"到"会教"
"第四步,人才培养。"青娘拿出一本"导师计划"手册,里面写着:
- 导师制:每个组推选一名"导师",负责新人的一对一带教;
- 轮岗制:验收、加工、交付、售后四个岗位每月轮岗一次,培养多面手;
- 认证制:通过理论+实操考核的,颁发"合作社认证员"证书,持证上岗。
"我们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教。"青娘说,"标准的生命力在于传承。"
阿福兴奋地举手:"我能当导师吗?"
"当然可以。"青娘点头,"你最清楚扫码和回单的细节,这就是你的优势。"
六
第一天的行动:把"图"变成"事"
青娘把任务拆解到天,并指定了负责人:
- 上午:
- 标准升级:沈行舟负责校准水分活度仪,建立检测流程;
- 产能优化:陆砚联系工匠,改造烘干房的通风系统;
- 市场拓展:青娘起草"标准发布会"PPT框架;
- 人才培养:阿福整理"导师计划"的带教清单。
- 下午:
- 全员参与:在各坡设立"临时周转点",统一配备温度计、湿度计、周转篮。
"记住,"青娘强调,"今天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明天的大事的一部分。"
七
意外的考验:风来了
中午时分,天边突然涌起乌云。山风骤起,吹得茶树叶沙沙作响。
"要下雨了。"沈行舟抬头望天。
青娘当机立断:"启动'雨季应急预案'。各坡临时周转点立即加盖雨布,鲜叶离地架起,优先处理已采下的鲜叶。"
她又对陆砚说:"你去通知山脚直采点,准备接收紧急转运的鲜叶。"
"好。"陆砚应声而去。
阿福一边跑一边喊:"我去拿温度计和湿度计!"
风越刮越大,雨点开始落下。青娘和沈行舟冒着雨,把刚采下的鲜叶一箱箱搬进周转点,盖上雨布,架离地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