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过后,青石村的空气里多了几分凉意,草木染文化园的种植区却依旧郁郁葱葱。青娘穿着一件半旧的青布夹袄,手里拿着一把镰刀,正在给艾草除草。她弯着腰,动作熟练而轻柔,生怕不小心伤到艾草的根系——这些艾草是明年春天染布的重要原料,必须精心照料。
“青娘!”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文化园门口传来。青娘抬起头,只见一个穿着蓝色长衫、背着行囊的男子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风尘仆仆,却依旧难掩爽朗的笑容。
“李大哥!”青娘惊喜地放下镰刀,快步迎了上去,“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要在江南那边考察染料种植吗?”
来人名叫李茂,是当年第一个支持青娘开染坊的货郎。后来青娘的染坊越做越大,李茂便主动提出去外地考察染料市场和种植技术,帮青娘寻找更好的染料资源,这一去就是两年多。
李茂放下行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考察得差不多了,江南那边的染料品种多,质量也好,我跟当地的几个种植户谈好了,以后他们会定期给咱们染坊供应染料,还会把一些优质的种子带回来,咱们以后就能种更多品种的染料了。”
青娘听了,心里一阵激动。这两年染坊的订单越来越多,对染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村里和邻村的染料田已经扩大到了五百多亩,但还是有些供不应求。李茂带来的消息,无疑解了燃眉之急。
“太好了!李大哥,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青娘连忙拉着李茂往染坊走,“快跟我说说,江南那边都有哪些好的染料品种?种植技术跟咱们这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茂一边走,一边给青娘介绍:“江南那边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苏木、红花、黄柏这些染料,尤其是他们种的苏木,颜色比咱们这边的鲜亮,染出来的布也更不容易掉色。还有他们的种植技术,比咱们这边精细,比如给染料施肥,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施不同的肥料,这样种出来的染料质量更好……”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就到了染坊。陈三柱和工人们看到李茂回来,都高兴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江南的情况。李茂也不推辞,一一回答着大家的问题,还拿出一些从江南带回来的染料样品,给大家展示。
当天晚上,青娘在染坊办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为李茂接风洗尘。席间,李茂从行囊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递给青娘:“这是我这两年在江南考察时记录的染料种植技术和市场情况,里面还有一些当地染匠的染布经验,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青娘接过笔记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还有一些手绘的染料植物图和染布工艺图,每一页都记得非常详细。她翻看着,心里暖暖的,眼眶也有些湿润:“李大哥,真是太谢谢你了。你为染坊做了这么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李茂笑着摆摆手:“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当初要不是你开染坊,我现在还在走街串巷当货郎呢。能为染坊出一份力,我心里也高兴。对了,我这次回来,还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青娘连忙说:“李大哥,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尽力。”
李茂喝了一口酒,认真地说:“我想在村里办一个染料种植培训班,把江南那边的种植技术教给村民们。咱们村的染料田虽然多,但种植技术还是有些落后,要是能把技术提上去,染料的质量和产量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不仅咱们染坊够用,还能卖给其他染坊,让村民们多一份收入。”
青娘听了,心里非常赞同。她一直觉得,只有让村民们都富起来,青石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李茂的想法,正好跟她不谋而合。
“李大哥,你的想法太好了!”青娘兴奋地说,“培训班的事,我全力支持。场地就用文化园的传授区,我再让工人们帮忙准备一些桌椅和教材,你看什么时候开始合适?”
李茂想了想,说:“再过半个月就是霜降了,地里的活也差不多忙完了,到时候村民们也有时间,咱们就那个时候开始吧。”
接下来的半个月,青娘和李茂一起忙着准备培训班的事。青娘让工人们把文化园传授区的教室打扫干净,准备了五十多套桌椅,还根据李茂的笔记本,整理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教材;李茂则去村里挨家挨户通知,邀请村民们参加培训班,还特意去了几户家里比较困难的村民家,鼓励他们多学一门技术,以后能多一份收入。
霜降那天,染料种植培训班正式开班了。五十多个村民坐在教室里,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地听着李茂讲课。李茂从染料的品种选择、播种时间,讲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详细,还时不时结合自己在江南的考察经历,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让村民们更容易理解。
青娘也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着。她发现李茂不仅懂染料种植,还很会讲课,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经他一讲解,就变得简单易懂。她心里暗暗庆幸,幸好有李茂这样的得力帮手,不然染坊和文化园的发展也不会这么顺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