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寒风裹着雪籽,打在青石村的草木染坊上,却没挡住院子里的热闹。青娘正坐在窗边,翻看着狗蛋从府城寄来的信,信纸边角被冻得微微发卷,字里行间却满是兴奋:“青娘掌柜,我们在府城的‘锦绣阁’分号教了二十个学徒,他们都夸咱们的草木染手艺好!张掌柜说,下个月要再订两百匹布,还想跟咱们合作开个染坊!”
陈砚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进来,看到青娘嘴角的笑意,顺势坐在她身边:“看把你高兴的,狗蛋他们没给咱们丢脸。”他接过信纸,指尖拂过“合作开染坊”几个字,眼里也泛起光,“府城的市场要是能打开,咱们的草木染手艺就能传得更远了。”
青娘喝了口姜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驱散了冬日的寒凉:“是啊,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狗蛋他们毕竟年轻,第一次在府城传艺,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我打算下个月去府城一趟,看看他们的情况,也跟张掌柜谈谈合作的事。”
陈砚点点头:“我跟你一起去。府城不比咱们村里,人多事杂,有我在,也能帮你搭把手。”
两人正说着,老周顶着风雪跑进来,身上落满了雪,却难掩脸上的激动:“青娘、陈大夫,好消息!张县丞派人来说,朝廷要推行‘荒坡开垦奖’,咱们联盟开垦的那片草木基地,能领五十两银子的奖励,还能再申请二十亩荒坡!”
“真的?”青娘猛地站起来,手里的信纸都差点掉在地上。五十两银子足够买两百口陶制染缸,再加上二十亩荒坡,联盟的原料供应就能再翻一倍,别说府城的订单,就算是周边州府的生意,也能接得下来。
老周用力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官府文书:“这是县丞派人送来的文书,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不过县丞说,申请的二十亩荒坡在村北头,那里之前是片乱葬岗,村民们都不愿意去开垦,怕不吉利。”
青娘接过文书,指尖在“二十亩荒坡”几个字上停顿片刻。村北头的乱葬岗她知道,常年荒草丛生,还堆着不少石碑,村里人平时都绕着走。可眼下,这二十亩荒坡是扩大草木种植的最好机会,若是因为“不吉利”放弃,实在可惜。
“不吉利都是迷信,只要咱们把荒坡清理干净,种上草木,那里就能变成好地。”青娘把文书叠好,语气坚定,“老周,你先去村里跟大家说说这事,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去开垦。我和陈大哥去村北头的荒坡看看,制定个清理计划。”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青娘和陈砚就带着镰刀、锄头,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了村北头的乱葬岗。荒坡上的杂草有半人高,被雪压得弯下腰,石碑歪歪扭扭地立在地里,有的碑上的字都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寒风刮过,发出“呜呜”的声响,确实让人心里发怵。
陈砚走在前面,用镰刀拨开杂草,仔细查看地形:“这荒坡虽然乱,但土层挺厚,适合种草木。咱们可以先把石碑集中移到坡脚,挖个坑埋了,再把杂草烧掉当肥料,既能清理土地,又能肥田。”
青娘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心里揉了揉:“这土确实不错,就是石头有点多,得雇人捡出去。另外,咱们还得在坡上挖几条排水沟,不然夏天下雨,草木容易涝死。”她从布包里掏出纸笔,一边画一边说,“这里种蓝草,耐旱;那里种茜草,喜欢湿润;坡顶种野艾,通风好……”很快,一张详细的“荒坡种植图”就画好了。
可等他们回到村里,却遇到了新的难题。老周一脸为难地说:“青娘,村里的人都不愿意去乱葬岗开垦,说那里‘阴气重’,怕会惹上麻烦。就连之前跟咱们一起种草木的王伯,这次都摇头拒绝了。”
青娘心里一沉。村民们的顾虑她能理解,毕竟乱葬岗的名声不好,谁都不想沾“晦气”。她想了想,对老周说:“你去通知大家,明天早上在染坊院子里开会,我有话跟大家说。”
第二天一早,染坊院子里挤满了村民,大家交头接耳,脸上都带着犹豫。青娘站在石桌上,手里拿着那张“荒坡种植图”,声音清亮:“乡亲们,我知道大家不愿意去村北头的荒坡,怕不吉利。可咱们想想,之前村西头的荒坡不也是乱石堆吗?现在种满了草木,给咱们带来了多少收入?”
她指着图上的数字:“这二十亩荒坡要是种上草木,每年能多收四千斤染料,咱们联盟能多染两千匹布,大家的工钱能涨两成!而且,咱们把荒坡清理干净,种上草木,不仅能赚钱,还能给村里添片绿地,这是积德的好事,怎么会不吉利呢?”
村民们沉默了,有的低下头,有的互相看了看。这时,张阿婆拄着拐杖走出来,站在青娘身边:“我支持青丫头!当年青丫头刚到村里,无依无靠,靠染布换粮食,现在她带着咱们赚钱,咱们怎么能因为这点迷信就拖后腿?我老婆子第一个去开垦,我倒要看看,能有什么不吉利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