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术释放与能量操控:这是对修真者最大的挑战。在无重力、无明确上下方向的环境下,许多依赖地脉、方位、重力参考的法术模型需要重构。一道“火球术”可能因为真元输出角度微妙差异而打偏;一个“御风诀”在真空中几乎失效。学员们被要求重新理解“法则”,在虚空中重新定位自身的“道标”,寻找不依赖外部环境引动天地灵气的方法。王也甚至亲自讲解了他对“虚空生妙有”的感悟,引导修士们尝试直接汲取、炼化散布在宇宙中的微弱星辰能量和辐射能。
· 机动与协同:个人机动依靠小型矢量喷口背包或“御气”、“御剑”技巧。团队协同则更为复杂。在三维立体的战场空间中,没有“前线”与“后方”的绝对概念。战士们需要形成动态的、立体的战斗队形,相互掩护,火力交叉,信息共享。一场小队的突击训练,可能涉及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同步推进与掩护,对团队默契和指挥系统提出了极致要求。
星空战士不仅是陆战队员,也必须是合格的舰员。
· 舰船系统认知:从最基础的“烛龙”级到复杂的“玄武”级,学员们需要了解每一型战舰的结构、动力系统、武器系统、护盾发生器、维生系统、通讯矩阵的运作原理和薄弱环节。他们需要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能最快地修复损伤,或是在必要时进行有效的破坏。
· 岗位实操:根据潜质和兴趣,学员们被分往不同岗位进行深度培训。驾驶员需要在复杂的引力场和碎片带中穿梭;炮手需要计算提前量、能量衰减、属性克制,在万公里外实现精准打击;通讯官需要过滤宇宙背景噪音和各种灵能、电子干扰,保持信息畅通;工程师则需要掌握结合了符文学、炼金术和量子物理的“星舰工程学”,能处理从引擎过载到阵法回路断裂等各种奇葩故障。
· 损管与逃生:模拟战舰被击中,舱室失压、起火、电路短路、阵法崩溃等极端情况。学员们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警报轰鸣、红光闪烁的模拟舱内,顶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执行标准的损管程序,或是组织有序撤离,进入救生舱。每一次训练都无比真实,因为失败可能就意味着“死亡”。
“伏羲”AI主导构建的“星海战网”,是训练的核心环节。这是一个几乎100%拟真的虚拟世界,复刻了已知的太阳系、格伦塔帝国边境星域、甚至根据情报推测的“肃正者”可能出现的诡异空间。
学员们在这里经历着一切:
· 常规对抗:红蓝双方驾驶着虚拟舰船,在复杂星域中进行舰队决战、破交作战、要塞攻防。
· 极端场景:突然遭遇超新星爆发余波、误入重力井、被未知宇宙生物袭击、面对“肃正者”的空间切割武器。
· 意志考验:战网会模拟战友在眼前“阵亡”、战舰被击沉孤身漂浮在绝望深空、甚至被敌人俘虏进行精神拷问等场景,不断磨砺学员的精神韧性。
在这里,“死亡”是常事。但每一次“死亡”后的详细数据分析和复盘,都让学员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他们的战斗本能、战术思维和对星际战争的理解,在无数次虚拟的生死之间被锤炼得愈发纯粹。
训练是非人的,淘汰仍在继续。五千预备队员,在第一个月后就锐减至三千人。但能够留下来的,无一不是完成了脱胎换骨般蜕变的真正精英。
他们眼中曾经的兴奋或迷茫,已被沉静的锐利所取代。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太空环境特有的节奏感。他们可以在失重状态下,一边用灵能步枪点射高速移动的靶标,一边用真元稳定自身并准备一个小范围防护法阵。他们可以穿着沉重的宇航服,在模拟的舰船破损管道中快速穿行,熟练地使用结合了符文的焊枪进行抢修。
在一次高级别的对抗演练中,一支由前空军王牌飞行员赵烈、元初门筑基后期弟子陈默、以及原欧盟电子战专家伊莎贝尔组成的混合小队,在面对由三名资深教官驾驶的“麒麟”级驱逐舰时,竟利用小行星带的复杂环境,以精妙的诱饵战术和一次冒险的近距离空间跳跃,成功“击伤”了驱逐舰的引擎,创造了训练营的一个奇迹。
王也的神念偶尔会扫过训练基地,感知着这些年轻战士的成长。他看到了陈默在失重环境中,将御剑术融入机动,剑光如游鱼般灵巧;看到了赵烈如何将飞行员的直觉与舰载AI的精准计算完美结合;看到了伊莎贝尔如何用自身精神力增幅通讯设备,在强干扰环境下建立了短暂而稳定的量子链接。
他的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弧度。
这些战士,就是地球文明的未来,是“星槎”舰队真正的灵魂。他们的肩膀上,将承载起守护家园、探索星海、乃至追寻大道之外,那份属于整个人类集体的责任与荣光。
喜欢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