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凌晨惊现不速之客:技术开锁盗窃案频发
1.1 首现端倪:神秘黑影潜入居民家中
2022年9月3日凌晨3时58分,祁东县颜家社区居民马某娥尚在熟睡,一道黑影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在房间内蹑手蹑脚地搜寻。他先是将床头的手机揣进兜,又翻看了墙上挂着的背包,见无贵重物品,转而翻查枕边另一个背包。
马某娥事后回忆,当时她被一声"砰"的响动惊醒,朦胧中瞥见黑影,对方随即从后门逃窜。祁东县公安局玉合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通过家中监控还原了全程:嫌疑人头戴棒球帽、口罩遮脸,身材魁梧、肩宽约1米65,全程未暴露面容。
1.2 诡异现场:技术开锁不留痕迹
警方勘查发现,后门门锁完好无损,无任何撬凿痕迹,初步判断为技术开锁作案。案发地位于老城区,小巷纵横如迷宫,监控覆盖率低,加之凌晨时段街面无人,公共视频中未捕捉到嫌疑人踪迹。民警推测,此人对周边地形极为熟悉,刻意利用监控盲区完成进出。
更反常的是,室内财物失窃,但门窗均无破损,嫌疑人作案后仿佛"人间蒸发",逃跑路线成谜。办案民警次日分组徒步勘察周边地形,试图找出线索,却一无所获。
1.3 相似案件:同一手法连续作案
此后一个多月,嫌疑人销声匿迹。直到10月18日清晨7时,玉合街莲花东路食堂老板彭某文准备开门时,发现前一晚锁好的店门竟虚掩着。进店后清点发现,价值600元的香烟不翼而飞。
监控画面记录下关键一幕:嫌疑人仅用手指触碰门锁几秒,门便应声而开,动作娴熟如开门回家。对比监控细节,此人的身高、体型与9月3日案件嫌疑人高度吻合,且两案案发地直线距离不足200米,均处于地形复杂的老城区。
1.4 初步研判:嫌疑人特征逐渐清晰
11月4日,辖区居民贺某兰报案,家中7000余元现金及红包失窃。监控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黑色棒球帽、黑色口罩、棕色皮鞋,与前两案着装完全一致。
民警通过多案监控比对发现,嫌疑人作案时高度警惕,刻意遮挡面部、避开摄像头;但远离现场后,会在无人处摘下帽罩塞进口袋,过马路时手背身后,神态与普通路人无异。公共视频显示,他经过枣园市场后向南拐进一条小巷,此后再无踪迹。结合种种线索,警方判断嫌疑人大概率为祁东本地人,且居住在该小巷附近的住宅楼内。
二、警方全力侦查:一场猫捉老鼠的持久战
2.1 成立专案组:誓言破案不罢休
"9.3技术开锁盗窃案"引发群众担忧,玉合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迅速成立专案组,8名民警、6名辅警全员上阵。副所长彭红斌撂下狠话:"这案子不破,我们就是窝囊货;人抓不到,我这个副所长就是纸糊的。"
尽管侦查期间,专案组顺带破获8起盗窃案、抓获7名嫌疑人,但"9.3案"主犯始终在逃,这让全体办案人员憋着一股劲。他们根据嫌疑人"昼伏夜出"的规律,调整作息开展夜巡蹲点;针对其反侦查能力强的特点,逐帧研判视频,层层剥茧寻找线索。
2.2 抽丝剥茧:视频研判锁定活动范围
专案组一方面以案发地为中心展开地毯式摸排,另一方面串并分析衡阳市近年类似盗窃案。大量视频研判显示,嫌疑人腰间常别匕首,危险系数极高,且作案时固定穿着绿色外套、牛仔裤、棕色皮鞋,刻意绕开摄像头,进一步印证其为本地人的推测。
在县公安局情报信息大队支持下,民警追踪轨迹发现,嫌疑人作案后常藏匿于玉合辖区迎宾路以西、石门路以东、竹苑路以南、鼎山路以北的老居民区内。范围虽已锁定,但这片区域老旧小区密集,人员复杂,抓捕难度极大。
2.3 调整监控:巧妙捕捉关键画面
侦查中,民警发现一处关键监控角度过低,仅能覆盖西北方向。经街道市场服务办公室同意,他们将监控探头调整至西侧,正对建设路西出口。仅两天后,清晨时段,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通过画面追踪,警方将其落脚点缩小至德胜街与严家街交汇处的三栋住宅楼内。
"只有一次抓捕机会。"专案组意识到,必须在这三栋楼周边布下天罗地网,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
2.4 蹲守布控:漫长的等待与坚持
"和犯罪分子死磕到底!做不一定能抓到,但不做肯定抓不到,必须每天守!"彭红斌的话成了蹲守人员的信念。2月10日凌晨,嫌疑人身影首次出现在花屋市场,因5秒之差,蹲守民警赶到时,人已消失在小巷中。
有辅警提议暂时休整,彭红斌只说"坚持":"换位思考,要是自家被盗,案子破不了,心里得多难受?现在嫌疑人露了踪迹,比的就是毅力,绝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