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牵着赤焰火龙驹的缰绳,徒步走在望海的青石板路上。玄麟黑铁甲的甲片随着脚步轻晃,却没发出半分嘈杂,赤焰火龙驹的枣红鬃毛被海风拂得轻晃,蹄子轻踩青石板时,还特意避开了路边孩童散落的木陀螺。街巷两侧的百姓敞着半扇门张望,见士兵们肩头都搭着鼓囊囊的蓝布包——包角用白棉线绣着“王四”“赵六”的名字,贴路侧走时连衣角都不蹭民宅院墙,拘谨的神色渐渐松了。
“世子,喝口水解解渴吧!”巷口一位攥着粗陶水壶的老者走上前,手有些发颤。沈砚立刻停步,双手接过水壶,指尖触到壶身的余温:“多谢老人家,您快回屋,海风凉。”浅饮一口后递还水壶,又叮嘱亲兵:“把备好的帕子和干粮送过来,给老人家带回去。”老者捏着软乎乎的帕子,望着沈砚牵马远去的背影,跟邻居念叨:“这兵看着就不一样,连布包都绣着名,规矩齐整。”
严沧牵着墨浪跟在身侧,周霆的踏雪老骥亦步亦趋,湛金虎头枪的铜铃被布巾裹得严实。见百姓放下戒心,严沧勒住马:“世子,严府备了茶水,不如先去歇脚?”沈砚却望向城北:“严老将军,城北旧水军营地地基实,先去安营更稳妥。大军初至,若先入府,百姓难免不安。”
到了营地,侍卫早候在营门,沈砚松开马缰绳,侍卫轻手轻脚引着赤焰火龙驹往马厩去,另一位则小心取下他肩上的凤翅镏金镋,用布巾裹住镋刃防刮碰。严沧、周霆也陆续把马匹和兵器交给侍卫,转头便见士兵们正解开肩上的蓝布包,动作整齐地在帐篷前铺开物件——青竹凉席展开时带着淡竹香,枕套边角绣着名字,旁边叠着薄棉被,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还有些士兵拿出灰绒垫,摸着手感厚实,褥子边缘缝着暗扣,能和垫面扣在一起。
“这是……”严望忍不住凑上前,指尖轻轻碰了碰凉席,凉丝丝的触感让他眼睛一亮,“这席子好舒服,还绣了名字!”正在铺席的士兵笑着回话:“小将军,这是咱们的铺盖,夏天用竹席,冬天就换绒垫,按名字领的,丢不了。你看这被角,还缝了暗袋,能装贴身物件。”严启河也蹲下身,摸了摸绒垫:“这料子软和,冬天在野外睡,也冻不着了。”
沈砚笑着邀请:“严老将军,不如随我逛逛营地,看看将士们的日常?”严沧点头,一行人跟着沈砚往帐篷区走。只见每个帐篷前都摆着规整的铺盖,士兵们把凉席铺在木板上,用竹片压平边角,枕头像摆阵似的对齐,连布包都叠成方块放在帐篷角落。有个士兵正给铺盖缝补丁,针脚跟原线严丝合缝:“这铺盖耐用,缝补补还能接着用,世子说咱们在外,得会过日子。”
逛到营地西侧,一股浓郁的骨汤香气突然飘来,严望的鼻子立刻动了动,快步往前凑。只见二十口大铁锅在空地上排开,一百名火头军忙得热火朝天:二十人围着木盆择菜,白菜剥得只剩嫩芯,萝卜切成滚刀块,泡发的木耳在清水里晃悠,连海带都剪得长短均匀;三十人在青石案上切肉,牛肉片薄得能透光,羊肉卷码在竹盘里像小山,冻鱼切成小块泡在清水里,虾干挑去了虾线;还有人守着铁锅,乳白色的骨汤在锅里翻滚,浮沫被撇得干干净净,旁边小灶上的鸡汤飘着姜片,香气裹着白汽往四处散。
“这么大的锅,是要煮啥?”严望指着铁锅,眼睛瞪得溜圆。火头军头领连忙上前,手里还拿着个装着辣椒面的小瓷碗:“回小将军,这叫火锅!把肉啊菜啊下进热汤里烫熟,又鲜又热乎。您看这汤,熬了大半天,骨头都炖酥了。”他说着舀了一勺汤,递到严沧面前:“老将军,您尝尝?”
严沧接过勺子,浅尝一口——鲜美的骨香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姜味,不腥不腻。“这吃法倒新鲜。”他看向锅里翻滚的汤,又看了看案上的食材,“这么多东西,怕是够全军吃了?”火头军头领笑着点头:“世子特意吩咐,不光咱们靖安军的份,还按望海守军的人数多备了一半!您看那边的碗筷,都用红漆写了‘望海’二字,待会儿让亲兵送过去,要是望海的弟兄们想来营地吃,咱们再添两口锅!”
严启山看着码得整齐的羊肉卷,忍不住问:“这么薄的肉,煮久了会不会散?”火头军头领拿起筷子夹了片牛肉,往滚汤里一涮,几秒后捞出来:“您看,这肉嫩着呢!烫一会儿就行,老了就不好吃了。还备了蒜泥、酱油,蘸着吃更有味。”严望看着涮好的牛肉,咽了咽口水,严沧见了忍不住笑:“待会儿让你多吃两碗,尝尝这新鲜吃法。”
夕阳把营地染成暖黄色,帐篷前的铺盖泛着柔和的光,灶房的火锅香气飘得更远。百姓们闻着香过来,见火头军正往竹篮里装写着“望海”的碗筷,都笑着说:“这样的兵,咱们望海留着放心!”沈砚站在一旁,看着严沧一家围着铁锅好奇询问的模样,心里松了口气——从绣着名字的铺盖到热乎的火锅,要让望海知道,靖安军来的不是侵略者,是能一起守太平、吃热饭的一家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衍启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衍启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