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的晨光穿透薄雾,施琅水师的旗舰“镇海号”稳稳停泊在港内。甲板上,几名台湾少年正围着水师士兵,好奇地抚摸着乌黑的火炮,其中名叫陈阿福的少年仰着头问:“兵大哥,这炮能打多远?要是有海盗来,咱们能打得过吗?”
士兵笑着蹲下身,指着炮口解释:“这炮能打十里地,只要海盗敢来,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你看咱们船上的水兵,个个都练了好几年,再加上台湾清军水师协同,往后这海峡里,再也没人敢欺负咱们!”
一旁的台湾乡绅林老爷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感慨。他此前总担心台湾孤悬海外,会遭海盗或异族侵扰,如今亲眼见大清水师军容严整,又听施琅将军承诺“常年巡防海峡”,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离开战船时,他特意找到胤禟,拱手道:“九大人,有这样的水师守护,咱们台湾百姓再也不用怕了!往后我定发动乡邻,多往大陆运特产,让更多人知道台湾是大清的好地方!”
胤禟闻言大喜,当即与林老爷约定,由官府牵头,组织商户成立“台湾特产商会”,统一商会海产、蔗糖的收购与运输,还承诺为商会提供漕运补贴,降低商户成本。商会成立不到半月,便有上百家商户加入,首批运往江南的凤梨酒与腌制海产,刚到苏州便被抢购一空,苏州知府还特意写信给胤禟,请求增加供货量。
与此同时,京城的台湾海鲜专卖市场也迎来了新变化。因百姓需求旺盛,英台提议在市场旁增设“台湾风味馆”,邀请台湾厨师来京,用新鲜海产制作蚵仔煎、海蛎豆腐汤等特色美食。开张当日,风味馆前排起长队,京城百姓王婶带着孙子刚尝了一口蚵仔煎,便笑着赞道:“这台湾小吃真鲜!往后不用去台湾,在家门口就能尝到,还能买到新鲜海产,真是太好了!”
消息传到台湾,胤禟福晋特意让人收集了京城与江南百姓的反馈,整理成小册子分发给台湾民众。当渔民们看到“京城百姓夸台湾龙虾鲜”“江南商户抢订凤梨酒”的字句时,脸上满是自豪,佐藤的同乡——渔民李阿贵笑着说:“咱们的海产在京城这么受欢迎,往后可得好好捕鱼,多为台湾、为大清添份力!”
这日,康熙收到了两份奏报:一份是胤禟发来的台湾经济报表,显示当月台湾关税收入较上月增长五成;另一份是施琅发来的海防演练总结,称台湾水师与福建水师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还查获了两艘走私海盗船。康熙拿着奏报,对英台与胤禛笑道:“台湾如今既有民生之兴,又有海防之固,真是朕的心头好!九弟与九弟福晋、施琅将军,还有英台你,都立了大功!”
英台笑着回道:“父皇,这都是因为台湾百姓真正认同了大清,才会齐心协力搞生产、护海疆。往后咱们还可在台湾开设‘通商学堂’,教商户学习大陆的经商之道,再把大陆的纺织、制瓷技艺传到台湾,让台湾的物产更丰富,两岸的联系也更紧密。”
胤禛也补充道:“儿臣已让人准备,将台湾的治理经验整理成册,发给琉球、东瀛等地的官员,让他们也学习‘以民心聚合力、以物产促发展’的法子,让大清的每一处边疆都能像台湾这样安稳富庶。”
此时的台湾海峡,施琅水师的战船仍在巡防,海面上波光粼粼;台湾府的特产商会里,商户们正忙着清点货物,准备发往大陆;京城的台湾风味馆前,百姓们仍在排队,欢声笑语飘满街巷。一幅“两岸同心、海疆永固、物产丰饶”的图景,在大清的疆域上徐徐展开。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台湾商会内,商户们笑着对账;台湾海峡,水师战船巡航;京城风味馆前,百姓排队品尝台湾小吃。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为这份“海疆安、民生兴”的盛景,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两岸同心、天下太平的永恒印记。从台湾百姓的归属感,到两岸的物产互通,从水师的铁血守护,到朝廷的长远谋划,大清用“民心为纽带、军威为保障”的智慧,将每一寸边疆都编织进盛世的版图。这份藏于市井烟火、战船巡航中的向心力,终将让“国泰民安”的荣光,在大清的每一片土地上长久闪耀,书写着跨越山海的传奇。
喜欢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